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炼油四部 张达,沈祖敏
镇海炼化公司炼油四部是由Ⅰ、Ⅱ套常减压、重油催化、Ⅰ加氢、航煤加氢、催化汽油脱硫、轻烃回收、液化气脱硫及产品精制等十三套生产装置组成的炼化企业基层管理部门。主要生产液化气、石脑油、汽油、航煤、柴油等产品,并为下游装置提供原料。装置全部实行DCS系统过程控制,并有工业电视对现场辅助监控。石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高温、高压,原料和产品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员、设备设施及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各类风险的防控是企业HSE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HSE”即健康、安全、环境的英文缩写。我公司HSE方针为“全员参与,建立健全HSE管理体系,实现HSE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依法行事,预防为主,追求最大限度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抓好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实现优良的HSE绩效目标是企业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
根据中石化集团公司2010年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集团公司发生的26起安全事故中有21起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占80.8%,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时常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这意味着,直接作业环节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剖析多起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直接作业环节事故高发有其客观因素,但绝大部分都与员工因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作业行为不规范、安全措施不落实导致风险失控有密切关联。当然,直接作业环节事故易发,但“易发”不等于“多发”和“频发”,只要我们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制度,再加上管理严格细致,事故不但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和杜绝。为此,自2010年以来炼油四部紧紧围绕“安全从心、从行、从新出发”的文化理念,以“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为平台,以强化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本单位特色的安全管理方法,并不断完善固化,形成了安全生产“五道防线”的风险防控机制。
1、第一道防线:五步巡检法,规范巡检行为。生产操作岗位人员的巡回检查是保证设备平稳运行和装置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由此可见,检查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我部积极挖掘部内老职工现有的资源,收集宝贵的巡检经验,总结、提炼出“问、走、看、闻、摸”五步巡检法。问,就是要做到嘴勤,接班时问清楚上几个班的生产调整、设备检修、流程动改情况,明确自己当班时的工作重点,问清楚装置运行工况和现场作业的整体情况,全面掌握装置信息,问清楚各项操作和指标情况,在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走,就是要做到腿勤,要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走遍管辖装置区域内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包括地面,还有平台和高空,不仅要对主管线和关键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平时容易被忽视的设备和相关管线也要检查到;看,就是要做到眼勤,通过看压力、电流、温度、液位等现场参数指示的变化来观察动静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从地面的几滴油、水和设备管线外观的变化等去发现跑、冒、滴、漏;闻,就是要做到耳勤、鼻勤,利用自己的耳朵和听针棒对泵、风机、电机运行过程中的节奏和噪音进行仔细的辨识,用硫化氢报警仪检测异味的来源,准确排除不安全隐患;摸,就是要做到手勤,利用自己的手触摸和感知设备、管线的温度、振动频率,号脉会诊,对症下药。为宣传普及“五步巡检法”理念,我部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宣讲“五步巡检法”的具体内容,制作宣传牌悬挂在外操室的醒目位置,促使职工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树立“安全巡检”的理念,营造“细致巡检、有效巡检”的氛围;利用好“青工技术讲堂”、“导师带徒”等载体,发挥好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作用,做好现场指导,增强感性认识;并配套出台《“五步”巡检法手册》,进一步明确单体设备的检查标准和检查要点,使日常巡检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一系列的推进活动,“五步巡检法”已成为岗位职工的习惯行为,现场巡检质量大大提高,巡检管理更加规范,减少了装置非计划停工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新职工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炼油四部岗位职工共通过巡回检查发现各种隐患缺陷1240条,在公司推行的“低头捡黄金”竞赛活动中总共获得奖励金额达19.5万元左右,有力地保障了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2、第二道防线:开“二会”,做好作业风险识别和作业计划工作。现场直接作业的顺利完成,需要岗位之间、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密切配合。为此,自2010年起我部开始推行实施“二会”机制,即重大作业班后碰头会和技术人员工作协调会。正常工作日每天白班交接班后,由指定的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当班班长、工艺、设备、安全各专业技术人员和区域主管召开班后碰头会,对当天的重大作业进行危害识别,相互交流、补充完善操作注意事项,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了直接作业环节各类事故和异常的发生。而每天16:00,由部设备副主任牵头,组织各专业和检维修保运单位针对第二天的现场作业召开协调会,明确设备消缺、现场施工、动火等作业项目,较好地发挥了专业协同管理优势,对于各装置关键机泵切换检修、冷换设备抢修、重大流程改动等各项作业提前做好危害识别和风险管控工作,促进了专业间的相互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3、第三道防线:“我是班组安全监督员”,提高职工自主安全管理意识。 职工的安全意识是保证装置安全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如果人人都能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规范作业行为,那么装置的安全生产形势将一片大好,安全之花将会永远美丽绽放。我部在吸取“我是班组安全员”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班组安全监督员”活动,具体的做法是:由当班班长安排,每人轮流当一天“班组安全监督员”,佩戴明显标识,接班前相互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做好直接作业的危害识别,在班中认真履行《班组安全监督员岗位职责》,做到了“班前提醒”和“班中监督”,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接班后会相互间主动开展安全提醒,积极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及时制止其他职工和外单位施工人员的违章行为,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4、第四道防线:“三清楚”,做好安全风险管控。技术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细致、周到、准确,岗位操作人员才能有力执行,才能保证各项作业的有效完成。我部要求技术人员安排作业时做到“三清楚”,即方案编写清楚、措施交代清楚、结果检查清楚,要求操作人员接受作业时做到把方案看清楚、把疑问问清楚、把措施落实清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确保了直接作业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了因理解错误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5、第五道防线:小题大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邦公司对事故的理解是每100个疏忽和失误,会造成一个事故,每100个事故中,就有一个是恶性的,所以要避免事故,不是要从“大处”着手而是要从“小处”着手。因此,“安全生产无小事”是每一个石化人都必须树立的安全理念,并自觉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事事万无一失。对日常生产中发生的小波动、小异常,及时开展好技术分析,用“放大镜”从技能、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深层次剖析发生的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做好闭环管理。2010年,针对“5.4”催化V501压油造成轻烃气压机波动、“5.9”Ⅰ常Mreox航煤反应器副线未关致航煤罐污染等操作异常,我部及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一次“规范作业与安全”大讨论,要求大家深刻反思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认真查找现场作业中的“低、老、坏”陋习。目前,运行部每周调度会上半小时的事故案例安全学习和班组职工自觉开展技术分析已成为经常性工作。另外,我们在四部网页上创建了共开展各类技术分析80条,已全部上传至内部网页供其他班组和装置的职工学习交流。同时,利用调度会、安全学习等平台组织学习公司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故,举一反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防微杜渐,避免重复事故的发生。此外,我部每季度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岗位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事故演练方案的一次检验,以便及时修订完善,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6、结语
“五道防线”的实施,使炼油四部的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各装置均实现安稳长运行,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作业行为更加规范,自2009今年以来连续四年没有发生各类事故和重大未遂事件,“我要安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当然,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想让这些安全之花争艳开放,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更多的安全管理难点需要攻克。我部将继续不断深化公司 “安全从心、从行、从新出发”的HSE文化理念,营造全员动参与的HSE氛围为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