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以来,我市各地深刻吸取江苏昆山“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安委办《关于深刻吸取江苏昆山市“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14]19号)工作部署,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了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企业(以下简称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排查,我市涉爆粉尘企业共计762家,其中金属粉尘(铝镁等)274家,非金属粉尘488家。主要集中在鄞州、慈溪、宁海、北仑等地。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昆山“8·2”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务院、省、市安委办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我市各地结合本地区特点迅速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治理工作重点,立即展开涉爆粉尘企业的排查。宁海县所有县委常委、副县长分别带领县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形式,直奔涉爆粉尘企业生产车间,检查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详细了解从业人员对粉尘作业安全知识熟悉情况。县属1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在往年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涉爆粉尘企业再次进行逐一排查,建立一企一档。北仑区副区长徐斌带领区安监局、环保局、卫生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消防大队、供电局、供水公司以及相关街道人员,对涉爆粉尘抛光企业进行突击安全检查,同时召开现场会,对全区可燃爆粉尘专项整治提出具体要求。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区54家涉爆粉尘企业共查出隐患309项,15家停产停业整改,1家已关闭。奉化市安监局成立专项检查工作小组,聘请3位可燃爆粉尘专家对全市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检查,并对其中14家企业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对3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二)层层部署,落实责任
根据《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立即开展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甬安监管综[2014]12号)文件要求,各地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八打八治”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专题研究本地区涉爆粉尘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明确职责和排查重点,依法依规依标,对辖区内可燃爆粉尘企业开展大检查、大治理,有效提升本地区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鄞州区涉爆粉尘企业数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区安委办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粉尘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早谋划早部署,将涉爆粉尘企业专项整治纳入2014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来抓,于2013年12月30日出台了《鄞州区关于开展涉及涂装和可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区涉爆粉尘企业进行集中整治。昆山“8.2”事故后,鄞州区立即部署对上半年开展的涉爆粉尘企业专项整治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全局所有在编人员共分12个执法小组,由局领导带队,主动与乡镇对接,分片包干,集中时间对全区27个乡镇(街道、园区)的236家涉尘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共排查隐患1050项,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企业8家,关闭企业7家,行政处罚企业7家。慈溪市针对本地涉爆粉尘企业多、小、弱的特点,明确责任人,发动街道、村(社区)开展全面摸底,扎实做好一企一档,分级分类管理,督促企业按照专项行动整治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三)精心指导,强化培训
为了深刻领会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各级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认识和专业水平,各地安监人员及企业人员积极参加国家总局和市局组织的可燃爆粉尘作业安全技术培训。8月14日市局举办了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讲座,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有关中介机构、有关培训机构技术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讲座。8月22日,组织市、县(区)、涉爆粉尘企业负责人共130余人参加国家总局组织的可燃爆粉尘企业作业安全技术视频培训。各地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媒体及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涉爆粉尘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余姚市安监局组织乡镇安监站所工作人员和涉爆粉尘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进行培训,同时督促企业对涉爆粉尘作业员工进行培训,8月10日在余姚日报专刊大篇幅介绍专项检查,动员发动涉爆粉尘企业员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北仑、宁海、鄞州等地区也先后组织开展了涉爆粉尘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江北区安监局与区广电中心、江北交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及街道(镇)进行沟通对接,将可燃爆粉尘专项治理行动和国家总局《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条文释义》以及国家总局68号令等内容以电视滚动字幕、LED屏幕、报纸、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北仑、杭州湾等地邀请宁波电视台“看看看”栏目正面宣传和报道粉尘专项治理工作。
(四)全面排查,掌握底数
本次专项检查工作通过企业自查,政府部门督查,增强了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的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和工作基础,同时各地摸清了涉爆粉尘企业的底数和安全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督促企业落实治理工作。专项行动以来,各县(市)区共组织检查组192个,参加检查人员668人次,检查企业792家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773项,整改隐患1485项,责令停产整改62家,关闭14家,行政处罚10家。部分开发区在执法监管人员少,涉爆粉尘企业数量多的情况下,充分发动村(社区)协管员力量,利用行业协会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向涉爆粉尘企业下发普查表,通过实地排查和信息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将辖区涉爆粉尘企业底数排查清楚,登记建档。大榭开发区在本次涉爆粉尘企业排查中,共查出涉爆粉尘企业51家,期间派出2个督查组,对12家企业进行督查。石化区派出3个督查检查组对辖区排摸出的17家涉爆粉尘企业做到全覆盖检查,共查出隐患102项,责令停产停业整改4家。
三、存在问题
尽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市的涉爆粉尘企业点多面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与专项治理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区对乡镇(街道)上报的企业信息仅当二传手,对相关企业是否属于涉爆粉尘企业不核对、不检查,未按国家总局填报要求说明准确详细录入信息,有的企业信息存在明显错误,局、科负责人未认真把关。二是个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总认为这么多年来企业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也没发生什么事故,对粉尘爆炸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没能按照规定及时改造通风、除尘、防爆设施。三是隐患整改进度缓慢。市安监局在开展涉爆粉尘企业专项督查时发现,部分企业对自查、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进度缓慢,如通风除尘设备不符合要求,消防通道不畅通,安全间距不足,电气设备未防爆,涉尘岗位人员未培训上岗、未穿戴防静电服等隐患仍没得到整改落实。据统计,全市762家涉爆粉尘企业共查出隐患2773项,但目前仅整改1485项,整改率仅为53.5%。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增强意识。各地应当清醒认识我市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务必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继续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对查出的隐患要做到全面整改,对停产整改的,要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总局68号令《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要求落实整改,做到反复查、查反复;对无法整改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确保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专项治理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意识。各地要把防爆安全技术培训作为涉爆粉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贯穿于专项整治的全过程。至今仍未对涉爆粉尘企业负责人开展培训的地区,要组织涉爆粉尘企业负责人、安管员、乡镇(街道)安监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和《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的监管水平,增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管人员的管理能力。同时要督促企业对涉尘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三)强化服务、确保实效。各地要引导、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严防粉尘爆炸五条规定》等法规和标准认真落实隐患治理。鼓励企业聘请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隐患排查、制定整改方案。有条件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中介机构对涉爆粉尘企业开展安全诊断,督促、指导企业彻底消除隐患。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落实隐患治理的责任、措施、资金,确保按期完成隐患整改;另一方面要以此次专项治理为契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改善安全条件,强化作业现场管理,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可控。
(四)严格执法、消除隐患。各地要把涉爆粉尘企业列入监管执法的重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对厂房设置在居民区内、未取得相关证照的涉爆粉尘企业,必须依法取缔关闭;通风、除尘是降低粉尘浓度,防止粉尘爆炸的有效措施,对通风除尘设施达不到标准的,责令停产整改;对建筑结构、粉尘区域隔离(粉尘区域应采用实体墙隔离)以及电气防爆等达不到标准的,由中介机构或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安全培训不到位、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清除粉尘制度不落实的,责令立即整改。
(五)巩固提高、标本兼治。要按照本地确定的涉爆粉尘专项治理目标,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区分不同规模,实施分类指导,巩固前阶段大检查成果。要积极探索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对整改力度大、成效明显、管理规范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树立样板;对整改不力、隐患严重的企业要进行媒体曝光,不断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治理氛围。
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