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宁波调控监督系统破解作业安全盲区

发布日期:2014-10-17 , 点击数:1268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冯队,电缆已经到38层了!”10月15日早上,在一座在建的大楼内,宁波供电公司电缆队的邹师傅正站在离地面近200米的楼层,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调控监督系统”向在地下负一层的电缆队冯队长作着工作汇报。

  “在超高层进行电缆敷设,除了在敷设技术、施工材料上有所区别,高层施工通信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施工单位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朱鸿介绍。“我们配电施工单位,经常性的要在各个地方的地下车库、偏远山区、高层建筑内进行施工,就算同一个楼层也分布好几个点,通信不畅是个大问题,已成为施工安全的一个隐患。”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更好的保障施工队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该公司组建技术创新攻关小组,选拔各班组技术能手作为成员。整个团队利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结合生产实际,攻坚克难,并充分利用目前流行的中国移动3G网络,自主研发了一套“安全生产调控监督系统”。

  在现场,在几百米高的大楼上,各施工小组队员利用此套系统相互能清楚的听到工程进展情况信息,有效保障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大范围对讲、定位呼叫、轨迹回放、自助标点、航拍地图对照、照片上传等十大功能,是这套系统的优点。”负责此次系统研发配网公司创新小组组长毛军民如数家珍式的列举着系统的每一个特点。据了解,该套系统具有的分级指挥调度功能,可以形成完整、统一、多层次的指挥体系覆盖,不同层次的指挥系统承担不同性质、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事件处理,并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调度指挥的所有环节都能得到有效连接,从而保持对突发紧急事件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日常施工作业同时满足安全生产调控需求。

  在当天的工作中,有了“安全生产调控监督系统”的助力,使40多名工作人员犹如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不管是地下层还是大楼高层,所有人员实现了“零死角”的畅通联络,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扫除通讯障碍。

来源:人民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