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个藏身在乡村小便道旁边的加工作坊。居民们告诉记者,这个作坊的对外名称是:三乐润滑油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提炼润滑油的小加工厂,已经在这里生产很多年了。
走进厂区,记者发现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油污铁桶,一些巨大的储油罐耸立其间,在后面,有一个炼油车间和一套完整的炼油设备。但偌大的一个厂区,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随后,记者在厂区的一幢办公楼内,找到了正在熟睡的厂区负责人——戴建洪。他告诉记者,工人死亡事件给他和工厂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于两位工人的死亡,戴建洪认为是纯属意外,他说自己已经从事相关行业很多年了,从来就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意外。“这个确实讲,原来也就是说,储存和经营是水分上面润滑油当中,东安这么多厂,也都在生产。”戴建洪表示,附近像他这样只办理了营业执照,却在从事相关生产加工的企业还有很多家,但从来也没见谁家被强制关闭过。另外,他们的生产工艺也只是加热蒸发,加上从来没出过事情,所以有关部门也很少来过问,而这次这个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油品原料的问题,他的原料是从一家名为“常州鸿源三杰油品公司”进的货。“进货7.75吨,炼了一次之后出了事故之后,就一直没炼过了。”
按照国家规定,从事油品处置、生产、加工的企业除了需要专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之外,还需要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手续,但现在这家只申领了工商营业执照的小公司却存在并生产了许多年,相关管理部门难道不知情吗?如果知情,又为什么不管呢?同时,那些发生事故的原料还存储在油罐之中,它们到底有没有危害,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连串的疑问,在等待着答案。
当天下午,在记者的联系下,湟里镇环保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据他介绍,事情发生之后,他们曾多次上门调查、监督,并责令出事企业停业接受调查。武进区湟里镇环保科万东君说,“10月17号,我们中队下来的时候,我们也陪着过来的,当时老板也在的,说我们绝对没有生产,你们随时可以过来看,他说我只是呆在这个地方。”
事后监督当然必要,但事前的管理有没有到位呢?万东君表示,对于这家小加工厂他们已经多次进行过监督和检查,但是这家厂有个特殊情况,给他们的执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个点比较复杂,他分武进和宜兴这两块,生产这一块在宜兴这一块,经营这一块在我们武进这一块, 它是有经营的营业执照 ,去年我们叫了他们(宜兴方面)过来一次的 ,过来之后把那个炉子拆掉了又建了。”
万东君介绍,这个加工厂的办公楼和大部分厂区在武进范围内,而实际出事的小提炼炉则在宜兴地界,这使得他们平时监管起来有难度。而湟里镇副镇长王志坚表示,事情发生之后,镇里也比较重视,为此还开过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但目前此事的解决依靠乡镇上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也两难,不依法吧,可能会有后果,依法吧,乡镇这一级又没有行政执法权,你怎么去依法,检查依据都没有,认识让你进,不认识门都不让你进,怎么办。”
王志坚介绍,这些打着油品经营为幌子的加工厂,在湟里和宜兴边界地区大量存在,而除了跨界管理的难题外,此事还涉及多部门的行政执法的重合。“它又不是单位,他是小作坊,工商又不管,环保介入进去又比较难介入,如果说按照其它管的话,似乎又都是空白的区域,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商议这个问题,想区政府联合安监、环保、公安、工商,进行联合取缔、联合执法。”
王志坚介绍,除了这些管辖范围和管辖权限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涉及的废油如何处理的问题,可能带来的行政成本将更加巨大。“你把它浪费的这些东西,你政府拉去,进行固化处理的话,钱不得了,不是一点半点的钱,其二,拉进来的东西,现场把它取缔的话,你搬往哪搬,不搬到处流出来,又二次污染,头痛的不得了。”在2010年10月4日,这些炼油厂曾发生过一次中型火灾,当时引起了乡镇和区政府的重视,随后也进行过一次联合执法,但之后这个行业又慢慢发展起来,现在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那么镇政府头疼难以协调,区一级的执法部门对于此事又是什么态度呢?随后,记者来到武进区安监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俊表示,这件事牵涉到多地、多部门,他们也不方便说什么。武进区安监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俊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那边弄个废渣楼,这边弄个废渣料,捣来来捣去,搞搞的,无法确认这是什么东西,包括里面有什么反应啊,物理变化,无法认定。但是造成人的死亡案件是一个事实,处理不会轻。”李俊介绍,现在他们已经把事件的完整情况汇报了武进区政府,一些相关的鉴定也正在进行,接下来,他们将在上级政府的部署下统一行动。
一条黑色产业链,长期存在,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很多:监管难,执法处置难等等。的确,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难题,那究竟应该如何来破除难题,斩断这条黑色的产业链条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河海大学教授田晶华表示,“部分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误区,自己内心也认为那是一个管理盲区、两不管,在我们这注册,但是部分的区域不在我们这,是在另外一个辖区,而我们另外一个政府部门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在我这注册,也不是我管理的工作,所以会造成这样,不断出现恶性事件,让那些非法生产、经营的不法分子钻空子,甚至造成社会危害。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我们政府部分的工作人员,有一种懒政的思想和行为,还有一种是逃避责任的想法和行为。”
田教授的意思是说,在这种两方监管的重合区,两方都有理由管,而且都应该积极主动的介入去管,而不应该找理由推脱,结果给予不法分子以非法生产的空间。“其实十八大,习总书记对政府的工作还是有一系列的要求的,至少现在有一个追责,这样一个工作的要求已经成为现在治理政府工作当中出现的种种不负责任、不积极作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其实,类似的“都难管”现像不止在常州,在全国各地也都存在。在我们看来,难题是客观存在的,但“都难管”并不是“没法管”,从记者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2004年,当地政府一重视,不是曾经有效打击了这一违法现像吗?既然是可以管,有办法管,那些加工作坊又为什么会死灰复燃呢?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从中吸取教训,变“都难管”为“管到底”,如此一来,像工人不幸身亡这样的悲剧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来源:中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