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政企联合”构筑安全用电“防火墙”
发布日期:2014-11-24 , 点击数:2662
近年来,因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供(配)电设施老化落后,安全用电管理粗放,部分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搭设违章建筑,广大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等原因,导致全省各地“涉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浙江省余姚市过去也不例外。“面对众多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供电公司因没有执法权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总经理邬宏伟说,经过慎重考虑,供电公司决定主动寻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政企联合”共同把关用电安全。
“我们有安全生产执法权,但因缺乏电力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人才,对用电安全隐患无力查,经常与触目惊心的‘涉电’安全事故打交道,只能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余姚市安监局作为市政府主管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部门,局长张建荣也是忧心忡忡。
双方相见恨晚,一拍即合。2012年3月,余姚市建立以市安委办牵头,余姚市安监局、余姚市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用电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首次尝试安全用电“政企联动”模式,“众拳、重拳”出击,开展 “用电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计划”。
2014年7月,余姚市提前一月圆满完成整治任务且成效显著。全市涉及10千伏及以上的1756家企事业单位(高压用户)、小水电站、公有租赁房屋,以及一批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的用电安全进行了专项整治,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2828个。电气火灾事故、停电事故、触电事故较三年前分别下降50%、55%、35%。
“三位一体”抓整治
据余姚市安监局副局长周金灿介绍,2012年初,通过排查摸底,全市涉及10千伏及以上的1756家企事业单位、小水电站、公有租赁房屋,以及一批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入围三年用电安全专项整治计划。同年6月,组建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8个部门及供电公司参与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拉开了全市企事业单位用电安全事故防范创新试点工作帷幕。
2013年,试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余姚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试点工作汇报,并下发《关于印发余姚市企事业用电安全事故防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一是抓“面”。在明确政府属地安全监管职责和试点工作具体任务的同时,市和乡镇(街道)两级政府也分别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挂帅的企事业单位用电安全事故防范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监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为确保试点工作资金到位,市、乡镇(街道)还分别设立了专项资金。
二是抓“线”。根据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职责,明确了安监、供电、经信、住建、公安、水利、教育、城管、工商、消防、气象等重点市直部门(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要求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做好各自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用电安全治理工作。各相关部门根据市政府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出系统内的工作方案,并抽调精干力量,努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抓“点”。为增强企事业单位对开展用电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抓好“老大难”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该市还分区域、分行业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试点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与重点治理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各企事业单位也及时明确了试点工作具体责任人,并安排治理资金。
“众拳”出击严执法
为营造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余姚市除了借助本地主流媒体对试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同时还通过该市各级政府及部门门户网站、宣传窗、短信平台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电子屏幕等发布试点工作信息。
市安监局、供电公司还专门召开由各地、各部门联络员参加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推进会,对用电安全检查、隐患治理标准和行政执法依据、程序等进行深入培训。市安监局还通过本市2所安全生产培训学校培训试点工作相关企业安管员3321人、维修电工1536名。
此外,为了更好地普及用电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便于社会公众接受更专业的安全教育,该市还建起一所用电安全教育基地。在市供电公司原已建成的电工实训操作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25万元,设置用电安全宣教馆和模拟体验馆,总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该基地集知识学习、警示教育、模拟体验和实训操作于一体,能同时接纳300人参观和学习。
“在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到位,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后,市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迅速行动,‘众拳’出击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电安全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周金灿介绍。
安全检查“无死角”。供电公司及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订出企事业单位、小水电站、公有租赁房屋等3个整治安全标准,还为每个检查组配备1-2名电气安全方面的技术专家,严格对照整治标准,从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认真开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一一列举,并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安全隐患“零容忍”。安监等部门提出试点工作的执法要求,现场执法人员对技术专家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责令企事业单位当场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立即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理措施和必要的强制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对隐患整改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的重大隐患,则报请宁波市、余姚市政府进行挂牌督办。对隐患整改到期的单位,及时进行复查。
违法行为“零放过”。对检查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对违法行为轻微且悔改表现积极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作出书面检讨和承诺。对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的,由市级相关部门依法从严作出行政处罚。对存在多个违法事实的,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采用“众拳、重拳”出击的方式,予以严惩。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对试点工作开展不予配合的单位,则采取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试点工作中,全市共办理相关行政处罚案件65起,罚款86.7万。
“多亏了安监局和供电公司的指导,为我们挽回至少3个亿的经济损失。”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工程动力课课长张建丰介绍,在全市用电安全专项整治中,2013年5月,该公司废弃一老旧配电房,投资800万元在其旁边新修一高出地面1米的1号配电房,并淘汰过去能耗高、易触电、检修麻烦的油浸式变压器,全部更换为占地面积小、阻燃、无触电危险且能耗低的干式变压器,在当年10月初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公司厂区淹水0.8米左右,配电房因高出水平面而保障了基本的供电设备设施正常运行,为公司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虚惊一场且尝到甜头后,公司今年又投资800余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兴建了高出地面近3米的2号配电房,下一步将参照2号标准,再修建3、4号两座配电房。
强化联动提效率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升整治效率,该市还将试点工作与全市安全生产四化联动联创、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专项行动、打非治违、“三改一拆”和应急管理等五项重点工作进行有机联动。
结合“四化联动联创”抓整治。自2011年起,该市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示范化“四化联动联创”专项活动。在“四化联动联创”专项行动中,发现存在较多用电安全事故隐患的单位,立即将试点工作同步推进。“此举在减少企事业单位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的同时,也减轻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周金灿说。
结合淘汰提升落后产能行动抓整治。自2011年以来,该市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续开展了淘汰提升落后产能行动,并建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补助技改企业。在试点工作中,凡发现企事业单位仍在使用安全系数低、能耗大的淘汰落后配电柜和变压器,在责令企业限期停用的同时,结合淘汰提升落后产能行动的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其一定的补助,激励企业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淘汰s7等高能耗型号变压器1400余台,市政府已拨付约155万元技改资金用于补助相关企业更新电力设备。
结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抓整治。为及时整治非法违法企业用电安全隐患,该市结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试点工作。为增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来源,鼓励排查和举报,对每排查或举报1家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给予上报人或举报人50元的奖励。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关闭取缔186家存在严重用电安全隐患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
结合“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抓整治。对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及时上报市“三改一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安委办还牵头组织市城管、市公安和乡镇(街道)政府等单位,严格按照“三改一拆”专项行动要求予以彻底拆除。试点工作以来,已经成功拆除22处重要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结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抓整治。为有效提升用电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市安监局还联合供电公司修订完善用电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储备应急物资。2013年6月28日,由余姚市政府主办,市安监局、供电公司承办,市应急办等18个市直部门协办,市广播电视台、市人民医院等13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参加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演练。
此外,为进一步确保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将试点工作落到实处,该市还采取了绩效对帐的工作措施。一方面加强对监管单位的考核,明确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并加大权重;在试点工作结束后,开展专项工作考核验收,并根据考核结果,要求工作出色和落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述职对比。另一方面加强对被监管对象的激励制约,对试点工作中正反两面典型的企事业,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建议对表现出色的单位在评优评先活动中给予优先考虑,相关优惠政策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消极怠慢、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则给予相关负责人谈话、警告等。
同时,余姚市还积极探索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坚决不搞“一阵风”。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设高压线路,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并通过权威的安全论证;对线路规划区内可能构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提前予以妥善处理。对申请新增、更换变压器和配电柜的单位,市经信、住建、供电等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从严审查,确保电力设备设计、安装、施工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并确保新用户在投运前配备好相应资质的电工。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重创余姚,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导致全市4360处配电设施不同程度进水。余姚市供电公司为确保用户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采取果断拉停、快速抢修、谨慎复电等工作措施,全市累计拉停10千伏线路163条,低压停电用户205424户,专变停电用户4480户,并从全省各地调用81辆应急发电车等。在这场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市未发生因触电安全亡人事故。
另据了解,通过三年专项整治,全市共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1756余家,发现并治理一般隐患2828个、重大隐患15个,隐患整改率达100%,投入整改资金近1300万元。
“我们将继续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重点企事业单位、重点地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及时纠正、严惩各类用电安全违法行为。”张建荣介绍,下一步,市安监局还将联合供电公司,设计一套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构建安全用电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