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创新是欧琳两大永恒的主题。要创建一流的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与之配称,这样企业才能健康长久。2011年,欧琳集团正式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成为市内首家、省内第二家达标企业。
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欧琳成立了由集团高层和各分子公司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监督管理部”负责具体事项的推进。过去,欧琳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权标准,现在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和安监部,先后制定了27项安全管理制度,120项安全操作规程和41个安全技术标准,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安全行为,并通过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整改等,有序地推进了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欧琳将“安全情景联想力”建设纳入企业安全文化核心内容,以便对各类隐患进行提前预控。积极倡导“安居乐业”家文化,注重打造人性化工厂,在欧琳二期智能化厨具生产车间,通过在车间墙壁手绘油画的形式,营造“绿色、生态、健康”的氛围,为一线员工打造愉悦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强化员工安全生产行为
给每一位员工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生产环境,是企业应当履行的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为此在创建过程中,欧琳先后多次组团到国际国内企业考察学习,逐项对照,吸收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管理经验,邀请相关专家专程到公司进行培训讲解,现场解疑。
利用“欧琳人文学院”资源,欧琳把安全培训纳入学院专项课程,着重为新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岗位、特殊特种作业岗位等9类人员定期开展专门培训。通过现场实物操作、管理项目演练等形式加深员工安全意识。同时,以企业内刊、车间 “安全生产文化走廊”等作为宣传载体,设立“党员安全示范岗”、“共青团员示范岗”等来加强人文环境的安全建设。
在现场的安全管理运行中,欧琳实施“流动安全员”制度,即让每个一线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到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使他们从过去安全条例、制度、规范的被动接受者,转换成一个积极关注自身安全、关心伙伴安全、团队安全乃至整个企业生产安全的主动推进者。
为降低员工违章率,还启欧琳动了“违章再发防止工程”,规章实施后,公司厂区内人员违章现象由上年度的月均16例,降低到目前的月均1例。
三、创新流程加大技改力度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安全生产工作也是如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必须靠加大技改投入。结合国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申报标准,对欧琳生产中的一些硬件设施从战略上加以重视,不断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2011年,欧琳国际工业园二期引入的国际顶级、亚洲第一的全自动厨具生产线,以及水槽、电器车间分批从国外引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从根源上减少了员工作业中粉尘、化学品等职业危害因素和机械伤害事故。2009年年底,公司投资近百万安装了“安全生产监督系统”,并配置专职安监员对各生产区域进行全天候的覆盖式监控,一旦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召开现场会分析解决问题。
为提高设备与操作者的融合度、优化设备安全状态控制,欧琳启动了“设备本质安全化创新提案行动”,至2011年12月底,共汇集评审了236条具有较大实施价值的员工建议。比如,提案项目《点焊机启动方式改善》中,项目组经过分析论证,将设备原配的脚踏式开关改造成手触式开关,杜绝了员工在操作中,因手脚配合不到位而误启设备的危险因素。再比如结合创新提案建议,欧琳把剪压机全部追加接地装置;所有传动部位加装修护防护罩、防护套;冲压机操作改用工具将冲压物件送入冲压区域等。
2008年至今,欧琳在治理事故隐患和危险因素方面投入已近600万元,完成整改245项,并自找差距完成整改项目180项,至今无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事故逐年稳步下降。欧琳还建立了安全经费“绿色通道”,相关经费审批时限最快可缩到当天完结。
四、倡导安全生产责任文化
为达成卓越安全绩效,欧琳从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现已形成涵盖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和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内部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并通过以KPI安全关键指标考核的形式,纳入到员工的月度、年终绩效考核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