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宣传教育培训、基层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为保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了较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778起,死亡815人,受伤3420人,直接经济损失4702.1万元。与上年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67起、下降4.2%;死亡人数减少33人、下降3.9%;受伤人数减少119人、下降3.4%;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73.2万元、下降9.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5起,共造成23人死亡(失踪), 与上年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死亡(失踪)减少4人。
(一)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81起、死亡84人、直接经济损失2798.2万元,同比分别上升6.6%、下降2.3%、下降10.2%。
──道路交通共上报事故3270起、死亡707人、受伤3407人、直接经济损失882.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5%、3.5%、3.4%、4.0%,其中发生1起较大事故,死亡3人。
──火灾事故共发生416起、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991.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0.9%、上升60%、下降1.0%。
──渔业船舶共发生事故11起、死亡16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5.4%、33.3%、78.6%。发生3起渔业船舶安全较大事故,其中2起系渔业船舶与非渔业船舶相撞造成的较大事故。
──内河水上交通本市籍运输船舶未发生事故,与上年同期持平。沿海水域,发生1起水上交通较大事故,失踪3人。
(二)各县(市)区事故简要情况
──余姚市发生事故267起,死亡142人,直接经济损失531.5万元, 同比分别下降8.9%、6.0%、3.4%。
──慈溪市发生事故715起,死亡167人,直接经济损失723.9万元, 同比分别下降4.4%、3.5%、8.3%。
──奉化市发生事故561起,死亡61人,直接经济损失256.7万元, 同比分别下降1.2%、10.3%、44.1%。发生1起渔业船舶与非渔业船舶相撞造成的较大事故,死亡5人。
──宁海县发生事故204起,死亡63人,直接经济损失330.2万元, 同比分别下降13.2%、18.2%、3.3%。
──象山县发生事故259起,死亡58人,直接经济损失326.7万元, 同比分别下降5.5%、4.9%、4.8%。发生2起渔业船舶安全较大事故(其中1起系渔业船舶与非渔业船舶相撞造成的较大事故),1起水上交通较大事故。
2004-2011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趋势图
二、事故主要特点
(一)全市事故四项指标连续七年下降。全市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2%、3.9%、3.4%、9.1%;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预测同比下降达15%以上;事故死亡总人数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节余53人。
(二)较大事故总体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共发生较大事故5起,造成24人死亡(失踪),是近十年来发生较大事故最少的一年。特别是工矿商贸、消防和道路交通领域,企业数、车辆数排在全省前列,“控大”成绩同样排位靠前,工矿商贸和消防领域未发生较大事故,道路交通仅发生1起较大事故。
(三)大部分县(市)区事故预防成效明显。2011年,余姚、慈溪、奉化、宁海、 象山、北仑、江东等地区同比实现“三个负增长”;江东、宁海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超过15%;所有县(市)区事故起数同比“负增长”;除杭州湾新区和镇海区外,其他县(市)区、开发园区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均未突破市政府下达的事故控制考核指标。
(四)大部分行业(领域)事故控制较好。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其中20处省市级挂牌督办的事故多发点段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3人、下降79.3%;全市专业运输企业(包括公交、出租)车辆在我市境内发生的责任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7人、下降12.2%。工矿商贸领域大部分行业事故低发,危化,水利、贸易、有色、电力等事故控制较好。内河水上交通本市运输船舶继续保持“零事故”。全市26家被列入市级考核的部门(单位),均未突破各项事故控制指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虽然,我市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近几年连续下降,但总量较大。2011年,全市共上报工伤事故46750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235038起、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9786次(含增援),也明显反映出我市仍然处于各类事故的高发阶段。
(二)各类船舶水上较大事故多发。2011年,我市渔业船舶发生1起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2起渔业船舶与其他非渔业船舶相撞,造成11人死亡(失踪);一渔供船自沉,造成3人失踪,损失惨重。
(三)火灾死亡事故出现反弹,农村、集镇是多发区域。2011年,全市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3人、上升60%。近六成火灾发生于集镇、农村,共发生239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408.5万元。
(四)建筑、机械、轻工行业事故多发,高处坠落同比大幅上升。2011年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事故中,从行业分类情况看,建筑、机械、轻工业分别发生亡人事故23起、17起、13起,三者事故数占总数的65.4%。其中建筑业事故(含各类建设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包括房屋工程建筑、装饰装修、拆迁、交通工程等)起数占总数的28.4%、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7.9%;26.1%的事故属企业自行开展各类工程活动所肇事。从事故类型看,高处坠落发生28起,占总数的34.6%,同比增加14起、上升100%。
(五)部分类型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升。一是涉及电动自行车、重型货车、私家轿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213人,同比增加37人、上升21.0%;涉及重型货车事故死亡166人,同比增加23人、上升16.1%;涉及私家轿车事故死亡166人,同比增加13人、上升8.5%。二是本市籍罐装水泥车、营运客车有责死亡事故上升。本市籍罐装水泥车有责事故造成死亡42人,同比增加19人、上升82.6%;本市籍营运客车有责事故造成死亡31人,同比上升10.7%,其中三级以下客运企业车辆事故造成13人死亡,同比增加4人、上升44.4%。
2011年各地事故死亡总人数同比情况
四、事故主要原因
(一)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工矿商贸领域,大量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管理能力不足,安全设施不全,隐患排治不到位,造成事故多发。从亡人事故单位规模情况看,小型规模的61家、占总数的75.3%,中型规模的15家、占总数的18.5%。从原因调查情况看,81起事故112条事故主要原因中,除员工违章违纪和其他原因外,因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教育培训不够等占总数的64.2%。火灾事故中,涉及的建筑消防条件普遍较差,多数建筑耐火等级低、逃生通道少、灭火器、逃生绳、手电筒等基本消防设施缺少,且存在较多的其他火灾隐患。
(二)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2011年,因机动车驾驶原因引起道路交通事故2729起,占总数的83.5%。从这些机动车事故违法行为造成死亡人数情况看:因机动车驾驶人驾驶疏忽或操作不当的占49.2%;因未按规定让行的占15.7%;因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酒后驾驶、违反交通信号的共占17.7%。其中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8.0%、18.2%。
2011年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原因分布情况
(三)电气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生产作业类火灾呈上升趋势。从火灾调查情况看,电气线路老化、过负荷、短路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全市因电气引发火灾213起,占总数的51.2%。生产作业类火灾逐渐增多,尤其是因电焊、气割操作不当引起火灾的数量上升尤为明显,共引发火灾45起,占总数的10.8%。
(四)碰撞事故造成渔业船舶近五成人员伤亡。因渔船生产活动范围广,海上船舶密集,交通船只增加,与其他运输船只碰撞仍是渔业船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的主要源头。2011年2起渔业船舶较大事故均系碰撞造成。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大、安全技能不高和气候条件复杂等因素,也是部分渔业船舶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部分公众安全意识薄弱,少数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目前,部分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还屡见不鲜;发生事故后自救互救的能力不足,造成伤害扩大;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较低,引起事故多发。同时,一些地区、部门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法还比较简单等,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落实尚需进一步细化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