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安全文化在高铁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5-04-22 , 点击数:249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安全文化在高铁建设中的作用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覃松庆

 

哈大高铁是为了缓解我国东北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而修建的,是我国目前在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作为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施工企业在高铁建设中仍时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运用现代安全文化理论对高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建设去提升安全管理,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广大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意识,才能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其实质是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安全意识形态的理性概括。

一、建设安全文化对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以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必须把保证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这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是高铁建设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高铁作为新兴化交通工具,其服务的主体和对象主要是人,确保高铁产品“人和货物”的安全,是高铁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全文化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入手,全面落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安全文化注重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来指导人,以此来保证高铁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高铁安全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高铁建设安全管理必须时刻把现场安全放在首位,把实现高铁建设零伤亡作为安全管理的最高目标。但就安全抓安全、就施工管施工的做法,不能完全消除管理上的漏洞和作业中的隐患,也容易引起职工心理上的抵触和逆反情绪。施工中的违章行为不是职工故意的,而是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是人的文化、人的素养没有形成保障安全的屏障。因此,要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建设高铁安全文化是防止事故的根本性对策。在实际工作中,高铁建设过程出现各种不安全因素是常见的,但不会都发展成为事故,这是由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施工人员如果受到安全理念、道德、规章约束,就不会存在侥幸心理,冒险蛮干,违章作业,不安全因素就没有发展条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将大为降低。

二、高铁施工中安全文化建设主要目标和运用

高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产业,其施工特点与传统铁路相比,具有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大型化的特点,哈大高铁箱梁的体积和吨位都比较大,制、提、运、架梁的施工精确度要求严格,技术难度较高,对箱梁的提升、运输以及架设都需要专门定制大型的设备才能够满足,设备的安装、拆除、使用以及保养维修大都涉及高空作业和起重作业;箱梁运输以及架设的路线较长,沿途需要经过多条公路、高压输送电线、通讯线路,以及在工厂、居民区等地架设,且架桥机因工程实际需进行多次的安装和拆除;箱梁制运架施工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暴雪、大风、雷雨等恶劣的天气;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投入较多的大型设备和设备保养不及时的矛盾,容易诱发机械事故;起重作业较为频繁,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现场存在较多的箱梁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项目;运梁车走道离两侧防护墙距离比较近,运梁作业和防护墙、竖墙施工、遮板吊装以及轨道施工之间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完善等等,这些危险因素在高铁建设过程中,一旦安全管理不善,容易诱发设备垮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这是高铁建设安全管理的特点,也是运用安全文化建设实现高铁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

哈大高铁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工程造价1.5%费用于专项安全建设,完善设备设施等安全基础性建设,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20多项。根据铁路施工特性,充分发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宣传环境的安全文化作用,在生产、休息、文化活动场所对职工生产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文明作业等,利用教育、宣传、娱乐进行潜移默化。在高铁建设安全隐患整治消除中,提倡领负责人带头落实,推进职工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化。

三、高铁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

近些年来,高铁安全文化建设在逐渐受到,但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高铁建设安全管理来了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方式错位。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安全管理重在抓基础管理。然而,目前在抓安全常是粗放型的,不是为了确保安全而抓安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抓“安全”,把有关安全体系的文件在桌上、写在纸上,而实际运行起来仍按照传统的经验做法,认识不到安全体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应付检查,找人简单地做些安全记录;有时虽然是按照安全体系运行,但是各种安全记录跟不上,出现了检查时匆匆记录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

教育核心泛化。安全教育需要项目各部门协同配合,但目前较多项目的各部门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部分领导习惯于念工作文件,提几点大而化之的要求,并没有实际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而安全教育核心的泛化导致部分职工认为安全工作是上级领导的事,领导怎么说就怎做,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安质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而仅安全部门的教育又显得苍白无力。

工作重点颠倒。在高铁建设的过程中,重事后惩罚,轻事中监督。现在不少企业真正的安全管理动作仅仅体现在事后的追责和惩罚行为上,当然,我们对造成问题的责任人,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给予惩处,并给以后的安全管理责任人敲响警钟。但在伤亡事件或者损失发生之后再去追责,意义已经大打折扣了。

四、建立高铁安全文化的对策

强化现场控制的安全文化。高铁安全文化是否满足需要,首先表现在施工现场上,施工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首先应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兑现奖罚,制定相关的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重大危险控制管理制度,组织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监控管理小组,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同时建立箱梁制运架安全基金,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考核,对于在安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要给与丰厚的奖励;其次,制定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邀请专家进行评审,,高铁建设的相关方案制定人员要结合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的隐患,制定一系列的专项安全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中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再次,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对危险源可以进行分级监管控制,制定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并将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及时告知给作业人员,交底中强调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不断的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监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准备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在施工的现场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应急演练,来增强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为了加强监控管理的力度,还可以建立一支有一定人数组成的安全监控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时刻进行监督控制。

注重教育质量,提高职工素质的安全文化。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安全文化建设是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安全教育要解决入脑入心的问题,注重柔性的情感投入,注重亲情教育。同时,增强高铁建设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途径就是根据高铁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加强安全宣传,向职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是效益,安全出效益”、“零违章、零隐患、零伤害、零事故”等安全观,树立“管不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保证不了安全的职工是不合格的职工”的安全理念,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多种载体并举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和指导职工的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职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性活动、激励性活动,如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漫画、安全演讲、安全事故展览;运用好安全宣传栏、黑板报、项目局域网等宣传阵地,合理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用语。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职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价值观,取得广大职工的认同,将全体职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安全生产精神动力,共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

注重事中监督的安全文化,保证安全的最好方式不是去解决已发生的危险,而是事中遏止危险的发生,这就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有些事故的隐患事先确实不易发现,或有些已经错过了发现的机会,这时候我们需要事中的监督即生产过程中监督和责任。安全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刻都不能懈怠,我们要不断地去监督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全过程地监督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把力量放在的审查阶段,或者是事后的补救或惩处。

总之,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高铁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将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开创我国高铁建设安全和谐局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