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伤员时,不要盲目操作,应有要领和顾及轻重缓急,否则可能会加重伤情,甚至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初步检查、判断伤者的伤情
首先要检查伤员的脉搏心跳。心跳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的脉搏为每分钟65~10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的病人,心跳多快而弱, 每分钟跳120次以上时,多为早期休克。当病人死亡时,心跳停止。但发生车祸后,若伤员脉搏细而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口渴、呼吸浅而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是出血性休克和肺胸膜损伤的表现。若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是脑损伤的表
现。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应火速送往就近的医院治疗。
其次是检查呼吸。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伤者的呼吸多变快、 变浅、不规则。 当伤者临死前,呼吸变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呼吸。在观察危重伤者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 难以看到胸部明显的起伏,可以用 l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通过这样来判定还有无呼吸。
检查伤员神志、意识。正常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反应是灵敏的,对事物的地点、时间的判断是很准确的。但当车祸发生后,因受伤的程度不同,意识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果伤后只是一时性不省人事,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
那么表示伤势不太严重。如果伤后一直昏迷或呈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状态,而且还伴有剧烈持续的头痛和频繁的呕吐,瞳孔散大或者大小不等的改变,那说明脑损伤比较严重。
现场施救的先后顺序
如果伤员大出血,应先止血,解除呼吸道阻塞,以防休克,紧急时可用干净手帕、衬衣将伤口压住再行包扎;如果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对于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他们口中、鼻中的泥土、呕吐物,随后将伤员放置在侧卧位或俯卧位,以防窒息;对于四肢骨折者,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棍、木板、布条等将骨折肢体加以固定。
防止“二次损伤”
在现场抢救时,通常要将伤员从车上或车下搬运出来,这时要特别注意现场伤情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损伤”,要预防颈椎错位、脊髓损伤等。当抢救者从车厢内搬出重伤员时,可以用硬纸板、厚帆布之类的东西,剪成适合颈部的两片,放在伤员颈部前后,再用布条包扎,以防颈部活动引起颈椎错位,损伤脊髓,从而引起高位截瘫。此外,在搬动伤员到担架上时,要托住腰部,搬动者用力要整齐一致,以防因腰部损伤影响到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