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镇海炼化安全大修目标是怎样实现的

发布日期:2012-06-18 , 点击数:4065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2年装置检修改造是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历史上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时间最长、难度最大的一次检修。从2月13日开始至5月15日结束,历时92天,累计408万工时,涉及炼油、化工、码头三大区域38套主体生产装置和辅助系统、4498个检修改造项目。装置检修改造以来,全体参检人员坚持镇海炼化提出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和“静下心来抓安全、沉下心来抓落实”的要求,牢记“安全从心出发”的理念,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提升现场管控能力,做到了“安全、质量、进度”全程受控,实现了“未发生一起上报事故、未报一次火警”的目标
 
 
    镇海炼化今年的装置检修改造,安全生产面临 “三碰头”的严峻挑战:一是在生产的装置运行进入末期,安全生产难度增大;二是需要检修改造的装置量大面广,战线全面铺开;三是边生产边施工,装置与装置、装置内部之间存在生产与施工的深度交叉。安全生产处于困难最多、风险最高、压力最大的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公司高层运筹帷幄,精心策划,周密布置,狠抓落实,形成了具在镇海炼化特色的新鲜做法:
 
 
检修前期做到“五到位”
    采取层级教育,确定安全培训到位。为提高参检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镇海炼化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理念和实际工作方法培训;对安全督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标准和检查方式的培训;对在岗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强化培训:对施工队伍强化入厂人员的培训;针对检修改造项目进行专项培训;同时利用第三方HSE监理的专业优势,组建了一支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的安全督查队伍,针对检修期间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公司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结构特点,对检修安全、脚手架、起重吊装、临时用电等工程施工领域安全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形成了“六个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HSE管理网络,确保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到位。为确保安全检修,他们建立了公司、运行部、承包商三级HSE管理网络,且按50:1的要求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检修高峰时,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高达8000余人,各施工单位共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达160余人。公司每日分三个时段对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现场安全管理人员100%到位。 
    制定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危害识别到位。装置停工前,各检修装置所在运行部在停工检修前组织风险评价小组,对装置停工吹扫及重点检修项目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根据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度,落实风险监控措施,防止停开工及检修作业的各个环节发生安全事故。
    实行进场准入制,确保检修设备机具检查到位。镇海炼化首次对承包商配电箱进行入场前检查和贴合格标识,未通过检查和张贴合格标识的配电箱不得入场使用,从源头上拒绝“带病”配电箱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单位进场的吊机及索具等起重设备、电焊机、配电箱进行了全面检修,对符合安全标准的张贴合格标识,全面强化了主要施工机具的安全管理。
    以文化引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到位。检修改造前,镇海炼化统一制作警示、提示标志、警报器,确保作业环节的安全,统一制作4套事故系列展板,放置于检修现场主要出入口,以血淋淋的事实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真正实现在检修作业中“安全从心出发”的要求。检修现场了浓厚的并具有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氛围
 
 
检修过程强化“五管理”
    镇海炼化在今年的装置检修中设备动火、进入容器、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非常频繁。针对这些直接作业环节镇海炼化重点抓好以下环节的管理:
    严格作业人员行为管理。公司为检修现场的HSE管理工作“定标准”、“立规矩”,严格执行“零宽容”规定,对违反者立即劝离施工现场;针对检修不同阶段工程承包商劳动力组成和劳动力使用方式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HSE管理工作的要求,转变工作方法和观念,从提高直接作业人员的能力出发,以“盯点指导,现场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工程承包商和分包商的直接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管理。逐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切实加强了对现场作业人员行为的监管。
实行作业过程许可制度管理。加强作业票管理,施工前,作业人员必须开具作业票,为了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识别意识,他们同时开出安全风险识别票,在风险识别票中,详细列举出石油化工行业的各类作业风险,并对具体的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告诉施工人员作业风险。在装置设备、容器内动火,指派的用火监护人必须熟悉工艺流程,物料特性及具备初期火灾扑救能力,一般由原负责吹扫的操作人员承担。真正做到了“进人不动火、动火不进人”,确保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和交叉作业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在进行装置日常监管的同时,组织专家对现场起重吊装车辆、临时用电设备、已搭设脚手架进行全面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检修现场安全总体处于受控状态。
    对各大型吊装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和论证,严格起重机具完好性检查和人员资质审查,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吊机选型正确、起重电脑安全联锁装置100%投用、杜绝超负荷起吊等违规情况。
    现场所有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合格的作业平台、临边防护及上下安全通道,条件无法具备的地方必须设置生命绳、防坠器等设施;格栅板安装需搭设隔离层或设置生命绳。同时要求所有承包商必须提供五点式双大钩安全带。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公司组织安环处、运行部、工程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第三方监理等管理人员,每天深入检修施工现场,查找发现检修现场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纠正不安全行为和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整个大修做到安全无事故。每套检修装置均有专职安全督察员。每次安全督察,组织现场HSE检查,均要有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参加,一起负责进行检查。施工单位自主检查要有安全检查表、检查记录。
    严格承包商管理。各单位每周两次认真开展“安全喊话”活动。提醒施工人员必须按制度办事,注意自身安全,尤其交叉作业时注意“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安全喊话”对于提高承包商、施工人员的自主安全意识,对因违章作业发生事故,起到了积极的防范作用。
严格考核机制。对检查发现的违章问题,以批评教育为主,但辅以交纳安全违约金处理,金额按公司外包商考核细则执行。对当事人违章屡教不改的,违章三次给予立即清退,并对施工单位进行交纳安全违约金处理。
 
 
安全监管引入“第三方”
    镇海炼化在本次装置检修改造中,外引“活水”,聘请第三方——青岛安工院进行安全监管。
    青岛安工院在HSE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良好的业绩,他们给镇海炼化派遣了22名HSE专家,为装置检修改造提供安全技术服务,专业覆盖HSE经理、HSE工程师、架子工程师、起重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镇海炼化依靠第三方HSE监理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弥补了公司在工程、检修施工等方面安全专业管理和人员配置上的不足。由于第三方与施工单位没有业务与利益上的往来,HSE监督检查能够做到独立、公正、铁面无私地查找问题,并能及时纠正违章现象,因此,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装置检修改造HSE目标的全面实现。(李朝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