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产业是宁波镇海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不仅拥有我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
用泊位,而且还有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项目。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该区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道路运输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中,据统计,每天有3万余吨危化产品通过道路运输方式从镇海区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危化品具有易爆、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点,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如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如何将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成为镇海区公路运输管理所“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总结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辖区危化品运输特点,他们着力构建了“一支队伍,二个中心,三处登记点,四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危化品运输安全防控体系。
综合执法:一年办案300起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使其在道路运输中需要更高要求,管理部门涉及安监、公安交警、运管、路政等多个部门。2011年4月20日,在镇海区政府的牵头下,由运管、路政、交警三家单位抽调执法力量成立了道路运输安全稽查大队的综合执法队伍,并在化工区主干道海天路设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主要工作是对所有进出镇海区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实施检查登记,重点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驾驶员、押运员从业资格证、危险化学品运输标志牌、危险化学品运输标志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卡等“三证、一牌、一灯、一卡”的配备落实情况。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牵涉到多个部门,单靠运政部门执法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限制,而道路运输安全稽查大队成立后实现了多部门联合现场执法,对一些违规运输车辆能在现场及时处理。”镇海区道路运输安全稽查大队嵇文锋副大队长向记者介绍说,“同时,也免去了一些司机为处理违规而来回奔波。”
该大队成立以来,该大队已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20万辆次,共查处涉危运输车辆违法违规案件300余起。
二个中心:监管与服务并举
GPS监控指挥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眼”、“顺风耳”。为能及时了解辖区内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营运动态,镇海区投入462万元,由镇海运管所组织牵头实施第二代GPS监控系统的改造,实现了全区危运车辆实时动态监管。
上周,记者前往了设在镇骆西路的镇海危化品运输车辆GPS监控指挥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内所有危
化品运输车辆监控终端均接入了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并进行24小时监控。其中,高危等级车辆314辆,可从四个位置实时动态监控车辆,包括司机驾驶行为,前方道路情况,车辆装卸口和油箱;中危等级车辆210辆,实现画面实时抓拍和传输;低危等级车辆217辆,通过GPS定位能获知车辆所处位置和行驶状况。
负责监控的工作人员每人一本台账,记录了车牌号、监控时间、监控时长和监控情况异常等。据了解,监控指挥中心对对高危车辆、中危车辆和低危车辆分别进行7天、15天和30天的轮回监控,镇海运管所对全区的危运从业人员实行“红、橙、蓝、绿”计分考核制,与从业资格证诚信考核进行挂钩,并开发企业违章率和从业人员计分考核系统实现违章信息实时发布,确保监控指挥中心对规范运输行为的有效作用。
不仅如此,监控指挥中心还能通过卫星地图对车辆行经道路和周边环境作出风险评估,如遇复杂路段,可通过语音播报,及时向司机作出提醒;如若发生事故,能及时进行现场分析,做出合理的救援方案,有效提高了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目前,该套监控系统和管理体系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因此赢得“全国危化品运输看宁波,宁波危化品运输看镇海”的赞誉。
有监管,也有服务。针对镇海区化工产业布局和危化品定线运输的实际,一个规划占地50亩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启动。未来,该中心将具有危运车辆日常维修、应急抢修、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罐体洗消、罐体检验、车辆加油加水和从业人员休息等功能,以适应该区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升危运行业的发展水平。
专用通道:提供便捷的路线规划
截止2012年2月底,镇海区已有注册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31家,危化车辆770辆,总吨位20001吨,从业人员近1600名,总吨位占全宁波市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天有近2400辆次通过道路运输方式将危化品运往全国各地。为有效降低危化品运输对城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影响,确保区域环境和公共安全,镇海区出台了危化品
定线运输规定,将进出镇海区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疏导到专用通道。
该通道以化工区主干道海天路为主线,向东连接威海路、雄镇路及招宝山大桥;向南连接庄合线、宁波绕城高速、北环东路、东外环路和明州大桥;向西连接化工区通海路及329国道。在这一合围区域内,分别在LG公司附近、庄俞路北延段和化工区通海路设立三个检查站,对途经的危化品车辆和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安全、超载超限、消防和治安等方面的定点登记检查。
嵇文锋副大队长介绍说:“危化品不仅是经济发展需要,也与民生息息相关,瓶装液化气运输就是其中之一,在要求危化品车辆走专用道的同时,我们也对类似瓶装液化气运输车辆区别对待,提供便捷的路线规划,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
创新管理:“险外险:助企业抗风险
针对辖区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特殊性,镇海运管所尝试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呼吸阀改造、推广投保‘险外险’、外省市籍危运车辆备案管理”四项创新管理模式。其中“险外险”尤其受到辖区内危化品运输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所谓“险外险”也叫危险货物承运人超额责任保险,是指危化品车辆一旦发生一个较大以上的运输事故,在交强险、商业险、承运人责任险等不能满足赔偿的条件下,可以启动每次事故不高于800万元总额超额保险的赔偿。该险种每年每车仅增加550元至1200元不等的保费,即可在原先200万不到的总赔付额基础上,追加800万元风险赔付,全年累计追加5000万元限额的赔偿。“这大大提高了危运企业发生事故的赔付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也相对减少了经营的后顾之忧。”一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朱菽剑 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