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起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向南经鄞州区栎斜、管江、里蔡,于山岩岭以桥梁方式跨越象山港,经象山县小蔚庄、黄避岙、白墩港,止于戴港。项目全长约47公里,于2009年6月全面开工,计划2012年底建成通车。
象山港大桥施工海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强冷空气、热带风暴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多出现大雾、降雨和8级以上偏北大风,对施工影响较大。象山港区又是集商港、渔港、军港于一身的综合性生态港区,造船厂、电厂等分布密集,部队船舶及各类运输船舶、渔船过往频繁,客货船运量大。同时,项目人员流动性大、设备投入多,且全部要通过海上运输来解决,对项目建设和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再是作业环境危险。象山港大桥作业点基本都在海上,作业空间有局限性,而且都是高空作业,一踏上海上作业平台就存在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火灾等作业风险以及恶劣气象对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象山港大桥项目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和难点,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目标,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突出整治重点,落实隐患治理,狠抓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四个“抓到位”,全面推进象山港大桥安全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责任落实到位
抓组织建设。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和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头抓的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和领导,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主体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组织网络。
抓责任落实。明确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职责、管理手段和奖惩措施,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组织每季度考核,使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标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立功竞赛”、创“平安工地”等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抓建章立制。针对工程施工特点,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级应急救援预案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将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要求纳入到招投标管理中,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抓教育到位
培训模式多样。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新进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教育。实施以安全交底、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积极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岗前教育和技能培训。
开展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和谐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立功竞赛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立功竞赛”、创“平安工地”等活动,积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做到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发展”的理念,努力优质、安全、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强化过程管理,抓制度到位
强化源头安全风险管理,从源头上降低和避免安全风险。积极开展专项安全方案评审管理,增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规避和消除安全隐患,努力做到将风险控制在源头。开工以来,相继组织并审核完成施工专项安全方案100余项。为保障水上安全的管理,还引入了海事监管共同参与的安全评审机制,严把安全方案审核关,从源头上强化安全管理。
强化对施工队伍的监管,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着眼于选择一批实力强、信誉好、安全管理水平高的队伍,要求各项目部对施工队伍、船舶、大型设备、设施、特种设备优化选择,清理安全风险意识差、管理水平弱、持证过期的不合格的人员和设备。在安全考核、检查、评优、立功竞赛、安全生产特别奖实施过程中,突出对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的落实。
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备案制度。每月及时将项目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向主管监督机关报送。同时,为落实做好大桥工程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委托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对项目开展安全预评价,并通过了省局的备案审核,这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特大跨海大桥建设第一次引入安全预评价,有效提高了安全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经费的监管,强化引导安全经费的投入使用。针对海上施工海域及航道安全、隧道施工、跨铁路、公路、交叉作业施工等复杂性和安全环境及形势,围绕加强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管理,一是要求各项目部重点对海上平台、栈桥、桥墩警示设施、施工海域警戒船舶、隧道施工及火工品储运管理、高墩柱、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搭设、交叉道路作业施工、大基坑开挖等的安全费用的投入和管理;二是加强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监管落实,督促各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取、审核和使用规范情况;三是与各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经费使用管理协议,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积极改善施工作业条件;四是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施工设备财产险的监管落实,切实保障施工人身、机械的安全;五是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专项台帐,做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有计划、计取有保障、支付有审核,确保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范有序。
严格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施工管理行为。督促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各个实施环节中,从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设、岗位职责、人员配置、持证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专项安全方案的编制评审及实施、安全生产经费列支审核、考核及奖惩、安全检查、安全会议、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等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全面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严格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切实做好施工安全许可工作。针对工程线长、点多、面广,海上施工、交叉作业、大跨越施工及特种设备多等情况特点,严格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安全许可审批工作,未获得审批同意的严禁施工。同时,落实做好各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标定及大临设施、设备的检测验收工作,通过反复督查、整改来确保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从而从技术、制度、程序等各个环节来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
加强海事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施工水域安全。建立三级海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海上安全管理形势和存在安全隐患,多方位、多层次落实水上施工及施工水域和航道的安全管理,强化警戒船舶和在建设墩桩的警示设施的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工程施工水域及航道的安全。
四、强化监管排查,抓防范到位
强化施工专项安全检查。强化对施工船舶、航行、航道、钻孔、爆破、高空作业等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专项安全大检查,做到安全程序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安全责任到位。
严格执行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对工程施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用设备、船舶及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专项治理检查,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施工船舶、设备检验维护合格,人员持(适)证上岗。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针对施工区域台风多发和复杂的海潮、海汛特点,积极开展防汛、防洪、防台工作,应对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应急预案及应急反应能力,开展各种应急演练,同时积极开展实施防火、防高空坠落、触电、坍塌、物体伤害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和多发性事故的发生。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