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LEC评价法在污水厂运营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5-09-28 , 点击数:2291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LEC评价法在污水厂运营中的应用

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龚天翼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方针,安全也是生产的前提,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对于我们污水处理厂来说,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我们污水厂的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求我们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有效管理各类隐患,使厂内所有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一、污水厂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污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城市污水的成分很复杂,除含有丰富的氮和磷之外,还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砷、镉、铬、铜、铅、汞、钼、镍、硒和锌)和盐类以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过量存在,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健康。过量的氮、磷对水体有较大的危害,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污水处理作业场所通风不畅、气温过高,臭气容易聚集,硫化氢气体、甲烷气体、氨气等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可能造成中毒、窒息,轻者会有头昏、目眩、胸闷等症状。长期接触会导致食欲下降,影响人体机理,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险。

2、污泥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市政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多为活性污泥,污泥中包含多种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群体在污泥的处理和实际利用中起到双重作用,既有利,也有害。污泥中的微生物体可以分类为细菌、放线菌、病毒、寄生虫、原生生物、轮虫和真菌,这些微生物中相当一部分是致病的,比如说大肠菌种,它们存在于污泥中,能使人体内部感染,发生肠炎和痢疾等

倘若大量的未经处理的污泥任意堆放和排放,会给周围带来严重的恶臭污染,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同时造成占地面积扩大,并且由于风吹雨淋,极可能造成地面水、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污泥运输过程中,污泥的臭气散发可能对沿路的空气造成污染,污泥装载过多,导致污泥散落于路面上,倘若未及时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遇到下雨天气,被雨水冲失的污泥有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

3、臭气的危险、有害因素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厌氧发酵产生异味气体——恶臭。恶臭主要产自粗细格栅、储泥池及污泥堆棚等处。主要成分有: H2S、CO、NH3等。

微生物在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会利用一些元素,如碳、氮以及其他元素,形成新的有机物是放出二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甲烷和相当数量的中间产物。这些有机化合物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严重的臭味污染物。

4、噪声与振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噪声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坏,长时间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可以导致职业性耳聋及噪声性耳聋。由于噪声的心理作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引起工伤事故。

机械振动不仅能产生噪音,而且强烈的震动本身又能引起机械部件的疲劳和损坏,使建筑物结构强度降低甚至变形。特别是长期在强烈振动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会引起职业性危害。

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提升汞,鼓风机、通风设备和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在运行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和振动。

5、工艺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污水厂主要的生产构筑物包括:粗格棚、提升泵房、细格棚、曝气沉砂池、A-AAO生化池、鼓风机房、储泥池、脱水机房。

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机械伤害、触电、噪声、振动、高处坠落、淹溺、气体中毒、窒息(检修时)。

6、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配电室触电事故

配电室发生触电伤害的机率远远高于其他伤害,引起触电事故除了设备自身的原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操作和作业引起,如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装设接地线后不按规定检测;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安全距离不够或无保护措施;跨越安全围栏或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误碰带电设备;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而触及带电体;不戴绝缘手套使用金属电动工具接触带电体;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造成错作人员误合电闸而使检修人员触电。

2)电气线路火灾事故

设备老化或线路裸露,易引起漏电、短路,短路时产生电弧火花,易造成火灾;电源开关闭合瞬间接触易引起强烈电弧,产生火花,为泄漏的可燃气体燃烧提供条件。电源线路凌乱或破裂,容易使人遭受电击。电器线路过载、发热,产生火灾。

3)雷击火灾事故

建筑物及设施未采取防雷的防护措施,遇雷击易使建筑物垮塌,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电气线路雷击时,雷电侵入波将沿电气线路传入户内及设备,造成设备损坏,容易形成火灾事故。避雷设施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可能导致性能失效,引起雷电事故,同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危险化学品储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污水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碘化汞为剧毒物质。若车辆不具备运送危险化学品的资质,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合格,运输过程中混装、超载,发生泄漏或火灾爆炸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在储存过程中物质泄漏,当人员进出储存场所会造成中毒、窒息;储存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地面和墙面未进行防腐处理,泄漏或洒落的腐蚀性物质会腐蚀地面和墙面,电气线路未进行防腐处理,会造成线路腐蚀,引发短路或漏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害。

危险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不按规范操作,可能会造成泄漏、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伤亡、财产损失。

8、事故致因的辨识与分析

通过对污水厂总平面布置、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和装置、危险化学品储运、手工操作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其可能存在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化学爆炸、粉尘危害、噪声、振动、辐射、温度与湿度危害等)。

污水厂存在以上危险有害因素,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危害发生源,并与能量转换有着密切关系,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互为作用的结果。

8.1、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1)心理因素:感情、意识、态度、宗教、心理缺陷、教育背景、民族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差异。

2)人的生理因素:先天性缺陷,后天性缺陷,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观能量上分配的差异。

8.2、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

1)设备设计缺陷,例如材料不合格、强度不够、结构性差;

2)制造瑕疵、工艺参数设计不准、流程设计部合理;

3)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环境不适合工艺要求;

4)设备使用上的缺陷、原料选用或固有的缺陷;

5)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设备安全可靠性;

6)人机界面缺陷、安全链锁缺陷;

7)能量意外释放、能量转移释放。

二、LEC评价法的简单介绍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安全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L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为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分值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2-9人死亡

15

1人死亡

7

伤残

3

重伤

1

轻伤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风险分值D的选择确定

分数值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

5

160-320

高度危险

4

70-160

重要危险

3

20-70

一般危险

2

<20

稍有危险

1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要安全风险

三、LEC评价法在污水厂的应用

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按照自身的情况,根据LEC评价法,对厂内各个安全危险源进行管理。并对各个级别的安全风险进行不同态度的控制方法:

 

风险级别

控制方法

五级

制定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极其危险)

四级

制定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高度危险)

三级

编制管理制度(重要危险)

二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序号

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状态/时态

是非判断

L

E

C

D

风险等级

是否重要危险因素

控制方法

1

生产过程(日常巡检、检修)

生产过程用电

触电伤害

紧急/现在

 

6

3

7

126

3

 A、C、E

2

机械设备使用

机械伤害

紧急/现在

 

6

3

7

126

3

 A、C、E

3

各个池体巡检

坠落、水池溺水

紧急/现在

 

6

3

7

126

3

A、C、E

4

设备噪音

听力伤害

紧急/现在

 

10

6

1

60

2

 

A、E

5

油品使用、泄露(油品仓库)

潜在火灾发生

紧急/将来

 

6

6

3

108

3

A、B、C、E

6

产品生产过程烫伤

人身伤害

紧急/现在

 

6

3

7

126

2

A、E

8

高温烘箱(化验班)

烫伤

紧急/现在

 

6

2

1

12

2

 

A、E

9

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化验班)

中毒、人身伤害

紧急/现在

 

3

6

7

126

2

A、E

11

重物坠落

人员砸伤

紧急/现在

 

6

6

3

108

3

A、C、E

12

破旧裸露临时线使用

触电伤害

紧急/现在

 

6

3

7

126

3

A、C、E

13

生产现场混乱,道路不畅

人员绊倒、扎伤

紧急/现在

 

10

6

1

60

4

 

A

14

日常办公

复印机废粉、臭氧的排放

人身伤害

正常/现在

 

3

3

1

9

1

 

B

15

登高擦窗、擦玻璃、灯具

高处坠落

异常/将来

 

3

2

3

18

1

 

B,E

16

电脑辐射,视力疲劳

辐射/人身伤害

正常/现在

 

3

6

3

54

2

 

A

序号

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状态/时态

是非判断

L

E

C

D

风险等级

是否重要危险因素

控制方法

17

日常办公

使用饮水机不当

接触高温

正常/现在

 

3

6

3

54

2

 

A

18

冬季地面薄冰

摔倒

异常/将来

 

3

1

3

9

1

 

E

19

消防活动

消防演习废气、废物

人身伤害

正常/将来

 

3

1

3

9

1

 

A、C、E

20

自然灾害

台风、洪灾突发事件发生

人身伤害

紧急/将来

 

6

1

15

90

3

A,C、E

21

食堂

厨房内外不卫生炊具不干净有腐料变质食品

食物中毒

异常/现在

 

3

3

15

135

3

A,C

22

加工、保管食品生、熟未分开

食物中毒

异常/现在

 

3

3

15

135

3

A,C

23

炊事人员无健康证

传染病

异常/现在

 

3

1

7

21

2

 

A,C

24

开水、饮水具不卫生

传染病

异常/现在

 

3

3

3

27

2

 

A

25

液化气泄漏

火灾的发生

紧急/将来

 

6

6

3

108

3

A、C、E

备注: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发生的可能后果;D:=L×E×C;风险等级,D≥70分为重要危险因素;控制方法: A管理制度  B运行控制   C应急预案  E人员培训 ;风险等级评定为Ⅰ级、Ⅱ级、Ⅲ级的为重要危险因素。   


四、LEC评价法管理污水厂安全风险的效果

LEC评价是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帮助污水厂对生产设施系统地从计划、设计、运行、贮运和维修等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正是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的策划,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形成适合自己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通过LEC评价,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特别是可以查找出未曾预料到的被忽视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识别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的条件,针对这些环节和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预防、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尽可能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会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化;对于无法完全消除危险的情况,在安全评价中还可以进一步对一些后果比较严重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预测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并制定减少和控制事故后果蔓延的对策措施,从而最终全过程、全方位对安全生产进行控制。同时使企业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指标要求,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从而改变仅凭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意识进行安全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的状况。

通过LEC评价,宁波北区污水厂内各个安全风险都明确暴露出来,并且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同时重视对应人员的培训工作。在LEC的牵头下,通过一系列安全体系的建立,北区厂内部对安全的态度有了本质的改变,从以前的“满不在乎”,到现在的“懂安全,要安全”,正因为安全风险评估的提示,大家都能很好的规避安全风险,共同创造维护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