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上的差异点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三航务工程局宁波分公司 武晓波
马来西亚是以马来人为主并且华人和印度人移民较多的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它的律法和规范受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影响较大,其国教是伊斯兰教,整个国家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点。由于中马的地域和文化差异,在日常的建筑安全管理中,国内建筑施工单位想单凭国内成熟的管理经验来和当地政府、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沟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对马来西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情况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对通过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建筑安全管理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掌握,现将所接触到的马来西亚施工安全管理与国内情况作一比较,主要就差异点做出简述。
一、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
马来西亚位于热带,一年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5~33℃之间,紫外线极强,全年受季风影响较小,但在每年的10月到来年1月的雨季中会有伴随降雨的大风天气。在这样的气候中进行无遮蔽的水上、露天施工,使得在国内是季节性的防暑降温工作,变成全年都需要注意的安全管理项目,要保证作业人员的饮用水和食物清洁供应,经常清洁住宿环境,防止被蚊虫叮咬后传染疾病,这些安全卫生工作在马来西亚要加倍的引起重视。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匮乏,在建筑施工中主要使用的是外国劳工,外劳主要来自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国,未对中国开放劳工签证,因此国内在马的建筑企业主要的安全管理对象是以马来西亚人为领班,综合印尼、孟加拉、泰国、越南等等国家劳工的组成的“多国联军”,整体上外劳安全生产意识比国内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工人要好,服从管理,但是对新的安全技能掌握慢、学习能力差、工作态度比较懒散,工效不高。
在马来西亚有多个宗教,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国教,宗教活动已经深深的融入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因此在安全管理时,要了解并避免触犯每一个宗教的禁忌,以便于更好的实施安全管理。如在每年的8月左右是斋月,伊斯兰教徒从太阳升到落禁食禁水,在如此高的气温下给他们安排重体力工作,可能会因为体力透支引发安全事故。
马来西亚建筑安全生产遵循《马来西亚职业健康安全514法令》、《工厂机械安全要求139法令》以及附属法规,与国内法律在技术规范和责任限定上相似。但是其整个法律体系受欧美影响较深,违法处罚非常严厉,因此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各项法律,特别是罚则,国内仅仅是罚款的违规,在马拉西亚就有可能判监禁。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如果雇用非法外劳,雇主监禁。(非法外劳指签证过期或非法入境马来西亚的劳工,因为价格低廉,在建筑业存在很多;在雇用外劳时安全部门必须仔细审核,马来西亚内政部经常突袭建筑工地检查外劳,查出后直接扣留)
二、安全教育
马来西亚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局要求所有建筑工人向该局注册以获取“绿卡”(CIDB安全卡),未获得“绿卡”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人将将被处5000令吉(约合1万人民币)的罚款,承包商将被处以50万令吉罚款,取得绿卡的途径是经过建筑局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为期一天的安全教育后,发放绿卡,这样确保了每个进场的员工都能够接受一场正规的安全教育课。但是在进入工地后,由于员工的成分复杂,来源国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 很多人不懂马来语和英语,没有统一的语言,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将会带来很大的困难,简单的用英语或者马来语上课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多用图片和PPT、动画、视频来表现要教育的内容;在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教育要确定他们的“班头”(一般能懂一点英语和大多数马来语)来进行翻译教育。
在沟通顺畅后,应按国内的安全教育标准强化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教育(这方面国内要求较马来高),但是要注意的是,通过中文翻译成马来语或者英语,在翻译成被教育对象语言中,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三、现场安全管理
所有的马来西亚建筑工地,都必须向该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局报备,报备文件必须包含整个建筑工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通过报备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局会在建筑工地附近明显位置设置工程受监牌。挂牌完成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局和建筑类型有关的工业局、公路局会不定期、不通知建筑方直接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完成后立即下发相应的SOR(现场巡视记录)/NCR(不符合需整改项)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在整改完毕后的报告必须由马来西亚注册的安全工程师签字后方可生效,注册的安全工程师也必须要对整改结果负责。
在与当地业主、监理、分包承包商以及作业工人进行有关安全活动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在指令下达后或者相关方违规时的证据收集,还要分清分包商的违章是个人违章还是公司的管理违章。与当地人打交道必须是“口说无凭、立字为证”,国内施工对业主、监理以及我们对分包基本上是口头协议、口头安排,处罚也是一纸通知,这些在马来西亚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公文信函满天飞,复印件堆积如山,一定要注意口头的通知与会上的要求是不作数的,要求其满足安全设施和整改必须下发正规的整改函,不然整改动作缓慢、扯皮,而且会以安全隐患整改的项目作为工作量进行索赔。
马来西亚的施工机械绝大多数都有专业的租赁公司租赁,因此无论是国内建筑公司还是当地分包商,都在向机械租赁公司租用,租赁公司会负责相应的维修。需要的是注意各类特种设备在租赁时不仅要其设备完好,配备好相应的防污设备外,相关的各类证书必须齐全有效,最为重要的是起重设备和含空气压缩机设备,必须有检验证书(PMA)和出厂合格证书(PMT),
四、保险
国内的工伤保险是政府进行统筹管理,有一套完善的认定和赔付程序;马来西亚没有相关保险,而且在建筑合同和“绿卡”中包含的人身意外险赔付金额非常的低,考虑马来西亚的保险业发达,因此可以向信誉好的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品种可参照国内工伤保险,达到与国内工伤保险一样的效果。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工程考虑在马来西亚医疗费用较贵而且在马时间长,因此对项目部所有人员购买的是住院和伤残保险,主要内容是无论何种情况的住院(工程意外、疾病、生活意外等)医疗费用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支付(每人每年的保费在400人民币左右),如有伤残会另有一笔伤残赔偿金,这样不仅解决国内各项公益性保险无法在国外适应的问题,也为远离国内的的作业人员提供一份稳定的保障。
五、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作为安全管理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应急救援管理能将事故与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马来西亚的建筑施工紧急事故应急救援与国内相似,也是按编制审核方案、储备应急物品,演练和应急处置程序进行,所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强制性要求现场必须按作业人员数量配置相应数量的急救药品与装置(担架、急救箱、应急快艇等等),必须满足人员受伤后的初级救治。二是作为应急救援最重要的医院。马来西亚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非常少,经常人满为患。私立医院数量众多,但医德却长期受到媒体关注,有报道指出曾经发生过见死不救的情况,因此急救医院首选公立医院,但如果建筑工地离公立医院较远时应在当地实地考察应急落线和向当地人询问确定好的私立医院;马来西亚的紧急号码是999,与国内120不同的是,它是一个综合号码,不仅是医疗急救,也包含匪警、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等,在紧急事件拨打999后,999会根据需要联系相应单位支援,999语言是马来语和英语,为避免语言沟通不畅耽误急救时间,可以直接联系医院的急救号码(每个医院都有独立的急救号码)。
细微的生活习惯差异,放大到在日常管理中获有很多风险存在,但在平时可能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差异的深刻原因本文并没有深刻的阐述,这需要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差异进行微调自身的管理模式,以满足管理要求。总体来说马来西亚在安全生产投入、安全设施规范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视情况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如果能将国内良好的安全理论水平、完善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与其优点相结合,同时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管理理念,理解和包容相互之间的差异点,不仅会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国际化安全管理方式,也将使企业的国际声誉得到更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