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气瓶爆炸的背后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发布日期:2016-03-02 , 点击数:1519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月27日下午,襄州区红星村一民房突然爆炸起火,所幸邻居相助,屋内男子逃过一劫。据了解,租用民房的男子在一楼无照非法经营加气站, 在处置氧气瓶时引发爆炸。 很巧,笔者的居住地正是襄阳市,起初看到这条消息是通过公司的微信群由同事转发的。对于此次事故的的原因笔者初步分析为:氧气瓶在充装氧气时遇到明火导致爆炸(有待进一步调查)。

  我们知道,氧气瓶和乙炔瓶属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于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此次事故中的加气站属于无照非法经营,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其暴露出的问题却令人深省。

  一是事故责任人销售氧气、乙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对气体安全特性并不熟悉,因为导致爆炸的原因无非是违章操作或气瓶本身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如果责任人自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对气瓶充装和储存的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且不论加气站是否是合法经营,一切按规定操作的话未必会发生此次事故。安全管理学中认为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是当地居民和企业为何敢在事故中的加气站购买这些危险气体。说明购买者和使用者对特种设备的经营和使用的相关要求并不清楚。市民和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通过政府地宣传和企业的培训来进一步加强。

  三是此加气站在当地非法销售乙炔、氧气瓶绝非一日,为何当地监管部门没有及时查处。等到事故发生后,造成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再去补救是不是太迟了呢?生命不能重来,由不得亡羊补牢。

  综上所述,对于此次事故,经营方、使用方与监管方所暴露出的问题显而易见,我们在正确处理事故的同时,更应吸取教训,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大监管、惩处力度,方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