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未来五年,安全生产怎么抓

发布日期:2016-03-17 , 点击数:1419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未来五年,安全生产怎么抓
代表委员热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涉安内容


摘要: 时逢“十三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安全生产领域的哪些问题要重点解决、哪些工作要重点推进?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其中涉安的内容十分关注,纷纷建言献策。

  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建设平安中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时逢“十三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安全生产领域的哪些问题要重点解决、哪些工作要重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初绘了蓝图。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其中涉安的内容十分关注,纷纷建言献策。

  观念——安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专门带来了《关于在“十三五”期间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的提案》。“‘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重特大事故仍然频发,给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每起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全国都会开展一系列安全检查工作,但同类事故仍频繁发生。为什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认为,“安全发展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是关键原因。‘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讲得很清楚也很明确,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就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根本要素之一。”

  在罗富和看来,安全发展观念的切实树立,关系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祸福和民心向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不能仅仅依靠阶段性、运动性的措施,而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狠抓安全发展观念的宣传和树立。“这个‘全社会’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乃至广大人民群众。”他特意解释道。

  “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罗富和强调,“安全与发展绝不矛盾,安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是发展之根本。

  全社会必须时刻牢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红线和底线。”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一系列更严格、更明确的要求,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各级政府都要意识到权力是人民给的,要真正把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提出了期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三峡画院院长周森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势在必行。一定要把自觉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责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一名农民代表,我始终传达最基层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曹城镇党委副书记兼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的话很平实。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安全,安全生产同样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抓到位?一定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要有安全责任意识。一定要加强事前监督,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出了事故,一定要追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王银香说。

  “现在安全生产工作在考核机制和事故追责等方面做得不错。”王巍点赞后建议道,“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工作上,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领导干部要把一线员工当成亲人来对待,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一些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上,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只‘挂在墙上’。可以说,政府部门的监管缺位和企业主体责任的不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最薄弱的两个环节。”罗富和认为,“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保障安全生产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比如,调查处理事故时,要力求‘还原事故全过程’,要更加公开透明,不护短、不侥幸,不放过任何细节。”

  “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必须以新《安全生产法》为准绳,建立覆盖全体员工、全部岗位、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员工资质年检制度,以确保证书有效性。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每个员工操作安全规范。”罗富和建议,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四个让位于”的原则,即“当利润、产量、进度、成本与安全发生矛盾时,都必须让位于安全”。

  教育——时刻有安全 处处都安全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王银香认为,“安全意识是每个人血液中都应有的意识。要将安全意识扎在心中,不要光讲,而要落实到行动上;不是写在纸上,而要贯穿到灵魂里。”

  她建议,增强全民安全意识,一定要多培训、多宣传。“以前,村里好多村民不懂安全,甚至不知安全。我们就经常印一些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发到各家各户,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安全培训,还经常走街串巷跟留守老人唠唠家常,叮嘱他们注意安全。现在,村民们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了。”

  全国政协委员、平安银行武汉分行行长万安培今年再次呼吁要着重培养全民逃生自救能力。为什么说再次呢?原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以《关于强化全民救生、逃生知识教育普及的建议》为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借鉴国外在救生、逃生知识培训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强化全民救生、逃生知识教育普及的完整规划和实施方案。

  “要尽快在中小学开设救生、逃生必修课,让所有的中小学生学会基本的应急救生、逃生技能。这样,一旦面临突发状况,可以正确应对,为争取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万安培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看来,当前,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上,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还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受到广泛关注,不是因为优秀的安全文化作品,而是因为发生了事故,这是很不正常的,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她举了个例子,国外曾以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真实事件为素材拍了一部电影,真实地还原了那起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一部影片告诉大众,今后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这就起到了全民教育的作用”。

  姚晓英认为,每年6月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就是很好的机会。她建议,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向大众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警示。“学生是重要的传播对象,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征文’等”。

  体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认为,对企业而言,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在排查化解和治理隐患上下功夫,“安全生产是‘一票否决’的,赚再多钱也抵不过发生一起事故,所以,企业要把排查治理隐患当做一件基础性、常规性工作”。

  他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行业领域的不同特征制定、出台顶层设计、顶层规划,从源头上实现对隐患的早发现、早排查、早治理,不能等发生事故后再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各行各业都应当建立排查化解和治理隐患的保障体系、流程体系、责任体系、追责体系和监管体系,真正在预防事故上下功夫。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主委钱学明对此有同样的看法。他曾任南宁市副市长并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一年:“想真正实现预防治本,一定离不开行业组织。一般来说,行业组织具有约束政府、一致对外等几大功能,越是正规、有实力的大企业,越是希望有行业组织出来‘说话’,维护本行业利益,清除不健康、不安全的因素。”

  罗富和也认为,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除了政府和企业外,行业组织、工会等也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自觉履行安全职责。“各行业组织应当单设安全协会,定期通报本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动态、典型案例,及时发布风险预警,组织成员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提供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工会组织则要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责,倾听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诉求,该发声时一定要发声。”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王巍表示,应急防范措施要落实好,一旦发生事故,一定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十分关注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他认为,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的普及,有助于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并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经过标准化、专业化、实战化的培训演练,志愿者救援队伍完全可以担当“第一响应人”,成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主力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