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位汽修工发明了一只小小的新型呼吸阀,这个小玩意儿貌不惊人,但用处很大。危化品槽罐车装上它以后,如果遇到事故车子倾翻,里面的化学物质就不会流出来,从而避免了次生事故发生。
自2008年开始,宁波市镇海区和江北区分别以政府补助的方式对各自区内共1000余辆危化品运输槽罐车更换了该新型防泄漏安全系统,至今在已发生的槽罐车侧翻等严重交通事故中,没有一起是因防泄漏安全系统受损而引起爆炸、泄漏和燃烧事故。
宁波汽修工4年刻苦钻研 新型呼吸阀申请国家专利
由于危化品槽罐车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常被视为“流动的炸弹”。“不怕翻车,就怕泄漏”成为长期以来行内最棘手的一件难事。
宁波市运管处货运科工作人员李健介绍说,每辆危化品槽罐车上都有一个呼吸阀,当罐内的压力升高时,气体就会通过呼吸阀向外放空,来保证罐内压力的恒定。然而,当槽罐车遇到事故倾翻后,化学物质就会通过呼吸阀泄漏,从而造成重大事故。据统计,危化品运输车辆因“呼吸系统”受损发生爆炸、泄漏、燃烧事故的,占事故总量的90%。“危化品车辆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陈岳荣一提起危化品车辆事故就摇头。
陈岳荣的身份很复杂。他最初是宁波江北区庄市街道的一位农民,后来转型成为了一名槽罐车修理工,一干就是20多年。通过4年刻苦钻研技术,以及长期的槽罐车修理经验,他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防泄漏呼吸阀系统”,摇身一变,成为了宁波江北恒升安全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你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新型呼吸阀,它可以有效弥补原来槽罐车呼吸阀的性能缺陷。”陈岳荣对自己的发明非常满意。
2006年,宁波恒丰运输公司100余辆槽罐车首先改装上了这一系统,在几次槽罐车侧翻事故中,正是呼吸阀发挥了大作用,成功避免了多起泄漏事故。随后,该技术通过了省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连获国家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8月,经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认定该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
17起事故无一发生阀门泄漏 新型呼吸阀安全率达到100%
宁波恒丰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忠贵比较了新旧呼吸阀的优缺点,“新型防泄漏呼吸阀系统”原理类似于高压锅,主要通过在原有呼吸阀下安装一个单向保险阀来提高车辆安全性。当槽罐车侧翻时,保险阀的钢球会与阀盖底部和阀芯锥面接触,封住呼吸阀的通气口,从而避免物料流出。而当罐内压力过大时,呼吸阀的阀瓣顶起,保险阀会自动打开泄压,可避免因压力过大引发爆炸事故。
从宁波市运管处了解到,近2年来,宁波危化品槽罐车发生了17起交通事故,仅有一例因罐体破裂发生泄漏事故,“新型防泄漏呼吸阀系统”的安全率达到了100%。“2年多前,建德兴化化工公司在运输一批危险品时发生事故,当时正值春运,雪天路滑,幸亏安装了‘新型防泄漏呼吸阀系统’,发生交通事故时避免槽罐车内气体泄漏。不然事故后果惨重。那次以后,公司明确规定,只能选择安装这个系统的承运企业合作。”林忠贵说。
安监总局建议上升为国家标准 管理部门期待政府更多支持
事实上,这个小小的呼吸阀也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和浙江省安监局的重视。
2009年11月26日,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来宁波调研时,在听取恒丰公司技改项目介绍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应该上升为国家级标准,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指示。去年年底,这个项目还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但是,这一创新项目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阻力,除了本地一些企业,其他地方少人问津。
“出产厂家有审定好的老的安全标准,所以标准车型并没有配备‘新型防泄漏安全系统’,企业只能按自己要求订购,这造成了市场的不统一性。”林忠贵透露,除此以外,价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据悉,每辆槽罐车改装“新型防泄漏安全系统”总费用在4600元左右,这让许多企业因为成本问题产生了侥幸心理。此外,“新型防泄漏安全系统”目前还缺乏国家标准,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处处碰壁。“企业自己申请上报国家标准,是有很大困难的,需要编制企业标准,找检测机构检测,还需要找到对口主管单位进行推介等等一系列繁复流程。这不能单依赖于企业自身,更多的需要安监局、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助。”李健表示,如果有政府部门支持,推广起来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