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浙船”迎风破浪安全远航——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3-03-07 , 点击数:422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造船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全生产管理点多面广,各工种岗位呈纵深、立体、交错作业状态,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管理难度大,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管理的重点行业。大家介绍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在距离宁波市区40公里的东海之滨象山港畔,有一位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船(OSV)制造商——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船)是海工船(OFFSHORE)专家,之所以说他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船(OSV)制造商,是因为浙船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硬件设施,海工船订单量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手持订单156条船,生产已安排至2014年。说他是海工船(OFFSHORE)专家,是因为浙船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至今已制造过10余种类型的船舶,已生产交付近100条船,并且拥有自主设计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品牌。

浙船的前身是浙江船厂,创建于1969年12月,原为浙江省交通厅直属企业,1995年被列为宁波市重点骨干企业,1996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列入“320”工程企业,2000年8月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签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3月由中国春和集团投资改制为浙江造船有限公司。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最大规模造船企业”。目前他们拥有五千吨、一万吨、四万吨、八万吨四条现代化船舶生产线,有各类从业人员近1万人,年产值近50亿。造船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全生产管理点多面广,各工种岗位呈纵深、立体、交错作业状态,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管理难度大,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管理的重点企业。

针对造船行业的特点,浙船提出了“健康安全、预防为主、关爱生命、环保守法、节能减排、绿色造船”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他们从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确立到目标指标的落实,从组织架构的建立到安全责任的落实,从法律法规的识别到特种作业的管控,从危险源的识别到危险作业的控制,从作业环境的识别与评价到劳动防护用品的规范佩戴,从日常的隐患排查到日常安全培训学习,从应急体系的建立到应急预案的演练,从安全活动的开展到安全文化的宣传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了“浙船”乘风破浪安全远航。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是企业稳定发展、扬帆远航的基础,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前提。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浙船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安环部为日常理事部门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年年初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上至下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指标,做到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严肃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领导干部及部门、公司绩效考核及评优、评选挂钩,奖惩结合,有奖有罚,提高了公司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力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人,保障了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

他们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并实施了41项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出台了43项安全技术标准和110余项安全操作规程。2012年度,浙船安环部对公司《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台防汛应急预案》等3个预案进行了重新编制,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增加了《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与《脚手架坍塌应急预案》,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以安全生产制度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有效控制了事故的发生。

抓住作业现场管理,排除安全生产隐患

安全工作的重心是隐患治理,防范于未然,而隐患藏于生产现场。因此,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作业人员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他们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抓住现场管理不松劲。首先抓生产现场一线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从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入手,制定了《现场5S管理标准》及《浙船目视化管理规定》,通过对材料设备的定置定位、垃圾的及时清理、现场可视化的落实、材料的规范管控及回收等方面提出具体标准并抓好落实。

成立了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小组,每月定期对现场进行全方位排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将问题暴露在明处,将问题解决到根处。他们按照区域编制《危险源控制手册》,下发至作业班组每一位员工手中,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周由安环部组织各生产部门及劳务工程公司班组长进行检查,对所查出的不符合项“就地解决”,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他们还对现场检查方法进行了改革,做到“一周三检”(周一A级体系检查、周三B级现场检查、周五C级班组建设检查),各级检查均由相关公司副总带队,多举措,全方位进行隐患排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2012年,他们成立了“互通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安环部与动能基建部成立了“设备设施--点检互通平台”,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包括平板车、叉车、高空车、汽车吊、拖车等在内的60辆车的目视及警示识别改善,246台起重设备进行全面的排查及维修保养。安环部与动能基建部联合还对公司范围内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点进行排查,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公司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点的排查统计,完成建筑物普查登记25处,防雷接地点79处,并进行了编号和标识喷码作业,完善并编制了“建筑物防雷接地编号及检测台账”。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上述举措对现场管理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实现了1+1>2的设想。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劳务作业人员素质

浙船以外包劳务作业人员为主流的作业形态,给他们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挑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较低,安全防范能力差等问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管理者的面前,如何解决劳务作业人员的上述问题,是落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浙船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成立了“浙船劳务委员会”及安环部的“劳务管理科”,将劳务公司纳入浙船日常管理中,把加强劳务公司的安全体系建设和提升劳务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作为他们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

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所有进入浙船的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公司级、部门级及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2012年公司安环部共组织三级安全教育112次,教育人数13791人,其中外包工11500人。

落实持证上岗培训。所有的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考虑到作业的特殊性及危险性,必须定期组织进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安全基础知识及应急处置方面的培训,减少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带来的安全事故。

落实违章再教育培训。对现场查处的违章人员,按照《浙船员工违章再教育管理规定》进行再教育培训,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重新上岗作业。2012年度,他们共组织违章培训12次,培训违章人员1139人次,通过率96%。通过违章后再教育,让违章人员真正认识到所犯的错误,更好的熟悉并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正确地应用规章,提升自身安全知识技能。此外,他们还落实换岗和离岗后复岗人员培训,落实“四新”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关爱员工身心健康

安全文化的建设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浙船坚持以人为本,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始终不忘员工的健康和成长。浙船高度重视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及作业环境的改善,每年至少投入上千万元用于购置及改造现场的设备设施,比如,夏季高温期间,公司在每个生产区域均安装了多功能饮水厅,根据作业场所的不同,购置多种冷风机、排风机及防爆风机。通过这些硬件的改进及创新,极大地巩固了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2012年度,为更好的检测各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他们对《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溢油事故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现场演练。在安全月期间,他们组织了“现场有奖知识问答”、“安全合理化建议”、“消防技能大比武”、“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技能大比武”、“便民安全职业健康咨询”等多项活动,把浙船“健康安全、预防为主、关爱生命,环保守法、节能减排、绿色造船”的HSE管理方针落到实处。2012年,他们对公司8172名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其中本部员工464人,外包公司员工7708人。组织了两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共抽取1265份样本进行检测,其中噪声、工频、紫外辐射、苯、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均按照改进要求通过检测。他们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对公司污水、烟尘、噪声、食堂油烟等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均为合格。同时,他们还组织各部门重新进行了环境因素识别,共识别出一般环境因素261项,重要环境因素44项,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重要环境因素发生环境事故的风险。

瞄准本质安全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

浙船以“海的胸怀,浪的激情,水的奉献”为内涵的“海文化”,体现了浙船人胸怀大志,勇于创新的品质。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国际客户认可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浙船自2009年底,正式启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以来,在公司各部门的齐心努力下,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并得到切实运行,于2010年11月份完成首次内部审核,12月份进行管理评审并接受DN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认证审核,对审核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认真分析、改进与完善,2011年4月份,他们正式收到DNV颁发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份国际认证证书。

浙船人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他们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认真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建议。当员工发现制造部车间内临时脚手架结构不合理且所用材料不规范,曲面分段临时脚手架无法与分段外板很好结合,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时,主动提出了《分段脚手支撑平台创新建议提案》。公司收到提案后,从2012年5月与制造部沟通协调形成改造方案,6月开始在二期制造部一车间进行选点试用,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10月开始进行全面推广使用,消除了安全事故隐患。此提案入围了“太平集团11项重点合理化建议提案”评选。此外,还有《船舶下水临界状态验收确认管理优化提议》、《船用重要设备或精密仪器防护》等7项合理化建议入围浙船合理化重点提案评选。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他们又积极参与宁波市合理化建议提报活动,浙船“关于制作安全提示卡的建议”获得宁波市“十佳金点子”奖,后又被评为“浙江省职工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从2012年5月开始,浙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找差距、查隐患,举一反三,对公司安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各个方面从头到尾进行排查,针对性地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改善措施,有目标、有进度、有责任人进行整改。在整个整改过程中,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全力支持,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咨询、预复评中提出的145项整改项目,全部整改到位,而且还举一反三,结合排查事故隐患,自找差距223项,基本整改完成。2012年10月,公司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达标复评。

浙船人说,获得“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光荣称号,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起点,是一个高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常安全生产中,能不能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浙船人说,我们任重而道远,要为实现“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目标,奋发图强,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推行本质安全作业,共同创造“工作、生活更美好”的和谐企业。

新的一年,新的航程,“浙船”驰骋在浩瀚的大海中,迎风破浪,安全远航。    
                                               
(李景福 孙福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