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运用SMART原则实行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化

发布日期:2016-08-05 , 点击数:253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运用SMART原则实行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化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王志佳 马丽军

 

班组安全活动是班组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并落实安全要求的重要保障。丰富班组安全活动形式、规范班组安全活动内容、保证班组安全活动质量对提高班组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目前班组安全活动普遍存在组织随意,流于形式,结合实际少,班员参与热情不高,活动质量低的问题。变电检修室则提出了基于SMART原则的班组安全活动目标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SMART原则简介

目标管理是一种目前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优秀的方法论,它将制订目标上升到技术的层面并科学地阐述出来,是通过组织管理者共同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模式。而目标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SMART原则,分别由明确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及时性(Timely)五项指标组成。

二、SMART原则在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化上的应用

(一)明确性-S(Specific)

    明确性就是用具体的语言清楚的说明所要达到的标准。例如在活动组织上,以往只是说明班组需每周召开安全活动,各个单位领导每月至少参加一次。该项标准则较为宽泛,执行起来各个班组随意性也较大。在活动学习内容上,以前也是宏观上提出各项要求,例如学习上级文件、事故通报等等,至于每个班组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则相对不明确。因此,在明确性要求上,必须将各项要求逐项分解,用清楚的语言来说明具体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

(二)衡量性-M(Measurable)

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班组安全活动质量,因此,所制定的标准必须能够有效进行衡量。所谓能够衡量的标准就是各个班组可以通过该项标准衡量自身活动开展的好坏,管理部门也可以依据该项标准对各个班组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例如某项常规标准与可衡量标准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标准与可衡量标准对比

体检查项

常规标准

可衡量标准

现场氛围

与会人员学习事故通报、异常和违章现象后结合班组个人实际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针对班组安全工作发表意见、见解,发言人数要求为班组三分之一或8人以上。

1、 活动准备充分,讲解人员思路清晰、讲解到位,全员集中精力,无人做与开会无关的事情,讲解问题时有互动,讨论热烈,有8人或班组三分之一以上人员发言;4-5分;

2、 活动准备一般,讲解基本到位,人员基本集中精力,个别人有做与开会无关事项,讲解问题时偶有互动,未达到8人或班组三分之一人员发言;2-3分;

3、 活动准备不充分,讲解不清晰,照本宣科,多数人员不认真,似听非听,多数人在做与开会无关事项,有讲解无互动;1分。

常规标准只是对结果进行规定,而未对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流程进行管控,从而会导致一是班组在执行中是否做到位无衡量标准。而可衡量的标准,是把每项工作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如何做都做了具体规定,具有可量化分析的特点。

(三)可实现性-A(Attainable)

    标准的制定应该能够让班组有信心经过努力就能够达成,否则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应该把标准看成简单的确立目标,而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的管理过程,并且能够不断的提高,实现螺旋形增长,这也包含了对班组安全活动方式的调整。例如变电检修室在2014年提出各个工作负责人必须在班组安全活动上对自己上周负责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本周负责的工作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这就结束了以往班组安全活动只有班组长或安全员发言,整体发言人数达不到8人的局面。在安全活动上不再要求发言人数达到多少,而是上周的工作负责人和本周的负责人发言率应达到100%。

(四)相关性-R(Relevant)

这是制定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制定的标准越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越能引起班组长以及各个员工的兴趣,激发班组安全活动的活力和员工的主动性,班组越愿意执行这些标准。

安质组在制定标准时,更多的是考虑贯彻上级文件要求,了解单位安全生产动态,往往会关注活动内容的“量”。而基于各个不同专业班组的特点,各个班组员工对安全活动的理解和要求往往与管理者不同,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活动内容的“质”,即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抓住重点,在活动内容中,有多少是与本班组相关的,有多少是本岗位需要关注的。例如对于事故案例的学习,继电保护班组更多关注“三误”事故,而变电检修班组则更多关注人身事故。因此在活动内容安排上,即在联系单里应区别对待,考虑活动内容与班组的相关性,不然计划安排的再周密,内容再丰满,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及时性-T(Timely)

安全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要求,解决班组级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一是关注学习内容的时效性。要求求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要求必须及时进行分类下发,确保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学习。二是关注对各类问题闭环解决的时效性。要求各个班组级员工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得到解决,是班组自身存在的,应督促班组及时整改。若涉及到需要上级部门帮助或协调答复的,上级部门应及时安排解决,至少在下周安全活动时应有确切答复。

三、变电检修室具体应用实践

变电检修室以班组安全活动为突破口,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建立了基于SMART原则的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并采用“1+2”(一个领导、二个专业技术人员)模式班组安全活动机制根据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对班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目标管理。

(一)标准要求制度化。变电检修室根据国网公司《安全工作规定》要求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将安全活动计划安排、参加人员要求、活动内容、监督考核方式等要求按照SMART原则通过广泛征集意见,确定实施标准,并将标准纳入制度化管理。班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领导干部及各级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参加、监督和评价班组安全活动。将管理流程形成制度化。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由于各项标准明确具体,班组均注重结合班组阶段性安全重点工作的要求,提前准备,形式多样;例如采取关键要求提问的方式学习文件,现场画图、事故重现模拟演示等形式,加深对事故案例的理解;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可采用ppt、视频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强化理解;通过创新安全活动形式,使安全工作要求得到有效传递,变员工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三)流程实施闭环化。第一,每个主要专业班组均实现“1+2”人员覆盖,“1+2”人员对班组安全活动和日常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并提供指导和协调解决,确保各项问题有效闭环。第二,“1+2”人员在实施现场量化评价的同时,安质组实施每月检查考评,确保安全活动从人员参与、现场实施、监督评价、活动记录等方面做到标准、规范,保证该项工作流程实施闭环管理。

    (四)培训交流常态化。第一,对各级人员进行安全活动标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经常强调,不断灌输,保证各级人员能够对安全活动的开展有正确认识,思想统一。第二,对班组长及安全员开展开展活动组织开展以及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培训,并适时开展竞赛交流活动,各个班组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结语

基于SMART原则的班组安全活动目标管理标准化对班组安全管理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检修室在班组安全活动上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个班组走过场的少了,重实效的多了;被动拖拉的少了,主动闭环解决的多了。以上内容只是探讨了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化的问题,今后可进一步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上进行细化,结合SMART原则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标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