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从业18年的老安全想和你谈点感悟

发布日期:2016-08-23 , 点击数:170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事安全工作将近18年,我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法规标准打交道。跟许多同行一样,我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问,经常依赖的就是去查一查现行的法规标准,然后去对标、执行。

 

多年来我对法规标准是顶礼膜拜的,直到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8年,我供职于一家有外资背景的大型制造企业,担任其中一个涂装厂房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工程师。当时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个建设项目也是快马加鞭,历时半年就顺利完成了土建及厂房主体框架建设,很快进入了屋面及外墙保温材料安装的施工工序。

 

有一天,我在工地检查时留意到工地上堆放着大批保温板材,就随口问施工方的现场负责人:“现场堆放这么多板材,怎么只有两三具灭火器,万一着火了怎么办?”

 

该负责人回答我说:“你多虑了,这些是挤塑板,附有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证书,燃烧性能达到难燃级别,不会着火的,尽可放心。”

 

我当即有些好奇,这些看起来像泡沫板的材料,用火真的烧不着?于是我从现场掰了一小块板材,到吸烟区试着用打火机烧了一下,天哪,一点就着火!

 

我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找来这些板材的有关资料,可材料的检测合格证书是真实的,结论确实是达到难燃级别,我只好连夜翻看该项目的技术要求书,并恶补了一大堆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按理说这难燃级别是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可是现场点火测试结果与规范里的表述并不完全吻合,这就奇怪了。

 

后来我直接咨询了出具检测证书的单位,得到的答复是实验室的检测有严格的程序,他们出具的结论是可靠的,现场试验的方式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第二天一早,我到工地叫停了保温材料的施工,由于该环节已经完成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进度,而且材料已批量购入,并且均有合格证书,如果更换材料,一是经济损失上百万,二是会影响工程项目进度,施工承包商自然不答应叫停。

 

接下来的几天,业主方、监理方与施工方围绕此事展开了剧烈的争论,施工方坚持的“没有违反现行设计规范”的意见逐步占据了上风,我方的项目经理告诉我,虽然他个人支持我的观点,但结果恐怕是无法改变了。

 

即便这样,我还是坚持“不服输”的精神,进一步查找了许多国内国外的有关资料,包括找到了一些挤塑板的燃烧案例及视频,并擅自越过我的项目经理,给公司的高级别领导发了一封邮件。

 

在邮件中,我说明了那些标准规范未必适用于个案,我们更应该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易燃易爆的涂装厂房大批量使用这种保温材料,一旦遭遇火情将可能导致我们无法接受的灾难。

 

我还极力阐述了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垦请领导相信一名基层安全工作者的经验判断,邮件的最后,我甚至带着一些情绪表示,如果不更换这种材料,我宁可辞职不干。

 

我的越级报告行为及激进的言辞,在后来受到了委婉的批评,因为这种行为在外资背景的企业里是不可理喻的。

 

值得高兴的是,在高层领导的干预下,接下来事情有了转机,虽然现场取样重复检测的结论仍然为合格,但各方对风险的担忧逐步形成了共识,最终施工方同意更换保温材料为不可燃的岩棉。

 

虽然结果得到了逆转,但由于经济方面的较大损失及工期延误,我固执的做法在当时仍被部分同事认为是小题大做了。

 

后来的剧情颇有些戏剧性,就在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久,国内陆续发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火灾、央视大楼火灾、上海教师公寓火灾等几起影响巨大的火灾事故。

 

虽然这些事故起火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主要燃烧物都是挤塑板,至此,我终于彻底卸下了“包袱”,当年的固执也得到了同事的理解。甚至就连施工方的负责人,后来都当面跟我说:”幸亏你当时的坚持,那可是排除了定时炸弹啊。”

 

这次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深刻的感悟:

 

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切不可一味盲目迷信法规标准,因为现行的法规标准往往是在总结之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天生的局限性及滞后性。一方面,法规标准只能适用于多数情况而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另一方面,法规标准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而无法兼顾到风险程度的差异,我们只有常持怀疑之心,敢于在实践中质疑法规标准,不轻易妥协,安全工作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