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北仑健全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构筑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16-10-26 , 点击数:1355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石化产业是北仑区的主导产业,区域内规划了青峙化工园区、霞浦石化园区和白峰峙北化工园区三个石化产业园区;全区注册有各类危化品企业441家,其中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36家,构成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36家;危化品集装箱运输仓储基地2家,LNG运输槽车停放场地1处;危险品运输企业17家,拥有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395辆。为此,该区从去年9月起着力查补短板,在全市率先提出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完善计划,并安排专项预算资金总计达700多万元,对全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进行全方位提升。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已初具雏形。

    一、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建设三级应急救援队伍

  一是“政府主导”强化综合救援力量。根据该区危化品产业分布特点,在危化企业最为集中的青峙片区将中队提升组建成危化专业消防中队,人员编制由25人增配到45人,下拨9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增加专用泡沫车及运转设备等消防装备,同时强化消防官兵理论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处置危化事故能力。目前全区已有消防队员128人,各类消防车辆24辆,在小港区域部署有一套远程供水系统,整体救援力量位居全市第二,仅次于拥有中石化镇海炼化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的镇海区。

  二是“政企联动”组建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台塑关系企业、新庄物流、兴光燃气等6家不同领域的重点危化企业现有应急力量,采用政企联合协作的模式,组建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危化品道路运输、油气管道、民用燃气等6支不同类型的区级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区政府根据危化品事故类型的不同,统一调遣开展相应的专业应急处置工作,并建立日常训练、值班、应急响应等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力量,从企业中选取20名专业人士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当发生危险化学品区级响应事故时,听从指令,赶赴现场,为指挥决策提供建议。

  三是“企业自建”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大宣传发动、业务指导、教育培训、政策支持等力度,全面推进重点危化品企业自建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海越新材料、科元塑胶、宁波钢铁等20家大中型危化品企业都已按照相关标准建立了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暂时不具备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小型危化品企业,也建立了兼职救援队,且与邻近的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16份,实现应急联防合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各司其职无缝衔接。全面建立区级、街道(镇)及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三级危化品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明确政府和企业各部门应急职责。当发生危化品事故时,区、街道(镇)层面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和应急救援工作实际需要,分别成立危险源控制组、伤员抢救组、灭火救援组、安全疏散组、安全警戒组、物资供应组、环境监测组、专家咨询组、宣传报道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组;企业也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及专业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实施应急处置,实现区、街道(镇)、企业三级危化品事故应急指挥的无缝衔接。

  二是精细管理精准施策。修订完善《北仑区危化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所有危化品企业也都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并经专家评审后实施,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同时区里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全市第一本《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手册》,主要汇总了区内危化企业涉及的危化品种类、最大储量、贮存或包装方式、主要危害特性等基础信息;针对每种化学品编制了泄漏处置、灭火方法、危险特性、常用理化特性等应急处置信息卡;摘录了职能部门、社会专业力量的应急联络方式,专业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信息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实际指导。

  三是常态演练提升技能。通过组织应急演练和技能比赛,强化团队和单兵应急技能。区级、街道(镇)、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和易发生事故环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业应急演练或综合性演练;所有危化企业均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车间、班组的应急演练也已处于常态化。该区在2014年和2016年先后承办了省级天然气管道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和市级危化品输送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效果良好,获得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认可。另外每年组织开展全区危化品企业员工应急技能比赛活动,通过企业单独训练和安监局组织集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一线员工应急处置技能,该区危化企业代表队已连续两年蝉联宁波市应急技能处置大赛冠军。

  三、强化装备物资保障,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搭建平台智能监控。区政府投资近500万元,在青峙化工园区启动建设了全市首个化工园区实时监控及应急处置平台,把青峙消防中队打造成一级消防监控应急中心,将企业分控中心、网络平台、软件平台接入该应急中心,实时联网监控化工园区内12家重点危化品企业,实现危险源自动识别报警、危险源自动分析及应景处置方案自动生成,从而达到预警、报警、处置等关键环节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预计一期工程年底建成投用。

  二是充足储备防范未然。对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目前可用于危化品事故应急装备、器材、防护器具、常备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列明各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存放位置及保管人员等情况,建立档案信息库。采用“政府采购部分应急物资,第三方维护管理”的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物资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定期维护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同时实行24小时事故联动机制,实现政企应急物资储备的资源共享,确保事故发生时储备的物资足量有效,并对因事故应急需要调用企业的物资给予补偿。

  三是医疗服务保障急救。建立危化品急性中毒救护与运营机制,根据危化品区域分布情况,依托辖区现有医院就近设置了区人民医院、宗瑞医院、小港医院3个危化品中毒医疗急救点,并开辟危化品急性中毒绿色通道。区卫计部门在开展全区危化品普查基础上,对涉及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危化品分布情况、可能侵入人体途径、解毒方法进行分类研究,邀请省内外专家加强相关医护知识的培训。同时,区政府今年还下拨专项经费45万元,用于采购储备有针对性的急救药品,建立有效的急救解毒药品储备供应机制,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