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开展“四全”管理 实现“四不”目标——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发布日期:2013-05-31 , 点击数:8634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多年来石油化工生产的实践告诉我们,安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方面或者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2008年国家颁布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要求“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此近年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以“从心出发”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为引领,以“不着火、不伤人、不污染、不扰民”为奋斗目标,开展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安全管理,实现了保安全、保环保、保稳定、保效益,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全员参与,营造“从心出发”的安全文化氛围

创建全员参加的安全文化体系。近年来,镇海炼化秉承“安全从心出发”核心理念,致力于以安全文化引领企业安全发展,围绕“安全从心出发”、 “安全从行出发”、 “安全从新出发”着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安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并形成了独具镇海炼化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一是坚持“安全从心出发”, 端正安全文化观念文化,确保意识到位、引领有力。近年来,镇海炼化通过安全活动、标识环境、宣传媒体、教育培训、班组建设等“五大载体”扎实开展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了以“安全从心出发”为核心,以“安全认识观、安全责任观、安全行为观、安全管理观、安全教育观、安全效益观、安全事故观念、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作风、安全目标观”等为支撑的安全观念体系,并为员工普遍认同。

二是坚持“安全从行出发”,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确保执行有力、控制有效。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镇海炼化抓住人员管理的核心,推行操作指令文本化、工艺操作标准化、重要模块操作标准化、设备检修标准化、应急响应标准化等“五化”管理,消除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基本功训练、抓操作技能的传承、开展“活流程竞赛”,从根本上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三是坚持“安全从新出发”,完善安全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确保持续创新、保障有力。镇海炼化在现有“三项制度”建设(职责划分、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建设,创新推行了领导干部带班制、安全总监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广每日工艺、设备、安全、操作、机、电、仪“七位一体”专业协调会制度,开展作业票效能监察,投用智能巡检系统,加强DCS功能开发,推行开停工方案模板;不断完善“低头捡黄金”安全即时奖励机制和职工HSE绩效档案,使HSE工作的基础更加稳固;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控制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大型化工装置生产过程本质安全水平,“安全从心出发”地主动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随着“安全从心出发”的理念深植人心,镇海炼化已形成独具石化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2012公司《大型石化企业安全从心出发的安全文化建设》获国家公司现代化创新管理成果二等奖。

建立全员安全教育体系。根据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在安全管理上的不同需求,分层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事故共享,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班组作为安全生产最基层组织,处于安全生产最前沿。镇海炼化公司层面月度学习、运行部层面全面推行安全经验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前移安全管理关口,将安全经验分享下沉至班组,每月将国内外典型及最新事故案例及时下发至各班组,发动班组人员定期学习,形成常态化机制。安全经验分享材料生动、真实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操作人员的眼球,呈现事故中的违章行为和导致的严重后果,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使操作人员进一步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目前镇海炼化安全经验共享已形成公司、运行部、班组三个层面常态化运行机制,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二是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一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推行的“4+1”班组运行模式,将生产一线四班二倒工作制优化为四个正班加一个运行支持班的“四班二倒”新模式。新的班组运行模式,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学习和技能学习的时间,增强了事故状态下机动力量,有力保障了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二是仿真培训进班组,提高 “实战”水平。改变以往仿真系统集中于教培中心、利用率低的状况,把所有装置的仿真系统移到各个中心控制室,为岗位人员日常仿真培训创造了条件,各基层单位借助仿真系统,不断加大仿真培训、考核力度,全面提高了岗位人员的“实战”操作水平。三是发布《安全通用知识读本》,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素质,规范工作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全方位管理,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方位安全管理,说到底就是从上到下都要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不仅是行政的责任,也是党组织的责任,更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因此,镇海炼化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强调各专业系统的安全职责,各分管领导既要管好专业一条线,也要承担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分线分兵把守;并按11的原则细化完成每一个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切实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实现安全生产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

二是建立HSE管理平台。近年来,镇海炼化根据HSE关键要素,开发建设了HSE管理平台系统,将HSE业务管理、员工和信息化设备进行集成,实现HSE管理的多部门、多专业共同推进。目前已陆续建成了教育培训、风险管理、隐患管理、承包商管理、三同时管理、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管理、作业许可管理、变更管理、事故管理、HSE检查、HSE观察、应急管理、环保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绩效管理等十五个模块。通过HSE资源的整合和HSE信息的共享,搭建了标准化、系统化和数字化的HSE管理平台,做到现场预警、应急信息信息互通互联,切实发挥了辅助管理决策的作用。

三是创新绩效评价机制。2012年以来,镇海炼化启用职业安全与健康(OSHA)统计方法进行HSE绩效管理,用损失工时事故率和可记录事件率对人身伤亡情况和火灾爆炸、泄漏事件、环保事件进行统计。以国际通过OSHA统计方法,进行HSE绩效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与国际一流石油石化大公司比差距、找问题、定措施,有效促使公司HSE管理绩效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四是严格安全考核体系。一是分层建立安全绩效指标,将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分体系,即绩效指标分体系和过程控制指标分体系。二是将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分为本单位(部门)绩效指标、专业考核指标和否决指标三大类,通过月度考核、专项考核、即时考核、年终考核等手段强化安全绩效的过程管理。对公司安全管理有重大影响的指标分档考核,设立“确保指标”、“力争指标”、“奋斗指标”三个考核台阶,达到奋斗指标、力争指标、确保指标分别得权重分的120%100%80%,各档指标之间按线性计算。三是在安全绩效考核层级中强化“一级考核一级”,重点做好生产经营处室和生产运行部的考核,建立严格科学、责任落实、压力共担、利益共享的考核体系。其中非生产经营处室绩效考核与生产经营处室绩效挂钩,专业运行部绩效考核与生产运行部绩效挂钩。

 

全过程控制,建立无缝隙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如同环环紧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断链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中断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强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控制”,打造牢固的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所谓“全过程控制”,就是根据生产经营规律,抓好“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细节管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严把“五关”,使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把好“源头关”,严防“先天不足”。

 首先,对公司新改扩建项目,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要求,保证安全费用投入,绝不因节约成本而降低了安全标准,避免先天不足、后天难补、遗患无穷的严重后果。近年,镇海炼化在新建装置陆续推行HAZOP分析,从设计阶段提高装置设计、运行的本质安全。

2、把好“工艺过程关”,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炼化一体化运行以来,镇海炼化以“分子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推进生产平稳运行、原料优化、装置运行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公用工程系统优化的“一平稳四优化”管理。

一是原油适度劣质化。在生产上,镇海炼化经过统一认识,逐步形成了适度劣质化的原油采购理念,合理控制原油品种,在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更多地向后续加工要效益。同时强化原油加工的过程优化,针对原油衔接矛盾突出的现状,突出生产计划的主导性和控制力,提高对生产整体的控制力。

二是重视工艺变更管理。减少原油切换的变更操作,把原油切换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确保生产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将操作指令根据风险度按三类进行控制,对风险度较高的操作变更,必须编制技术方案。各运行部下达到岗位的各项操作任务全部采用了书面形式,并汇总记录。在装置开停工变更中,对涉及系统和正常运行装置的各条重点管线进行上墙管理,制订落实开、停运处理方案和责任人,跟踪检查实施情况,避免发生“跑冒窜”而影响运行装置正常生产。

三是强化装置报警和联锁管理工作。通过消除报警管理,各装置高频次报警大幅度减少,不仅减少了中控室噪音,为操作人员提供宁静的工作环境创造了条件,更确保了报警的严肃性和职工的警惕性;通过加强联锁管理,联锁切除严格审批,做到切除情况随时可查,装置运行更安全。

3、把好“设备寿命关”,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

一是建立以专业条为主、项目经理制纵深到底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效率。成立了表面工程专业化团队,开展腐蚀调查、层下腐蚀整治;推进静设备专业团队、电气专业团队、仪表专业团队、检验检测团队、水汽专业团队的建设,着力实现专业化管理。

二是深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强化运行监控。建立基于风险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通过合作运用RBIRCMSIL等技术,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以预防性策略和优化维修方法为手段的可靠性管理,对每台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制定针对性的检验维修策略、配置维护力量和费用。

三是表面工程管理。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设备专业化管理工作,镇海炼化成立了表面工程技术团队,从技术层面深化表面工程技术,完善设备防腐工作,保证设备的本质安全。通过设备管线的接管及角焊缝部位腐蚀检查、建立绝热工程样板、试点“涂料加施工加保运”新模式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整个公司绝热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减少保温层下腐蚀泄漏的发生。

四是开展高温泵、液化气泵专项整治。针对国内兄弟企业发生的多起高温油泵事故,镇海炼化专门成立了高温油泵隐患整治小组,从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公司高温油泵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制高温油泵台帐,逐台制订整治方案并落实。其中高温泵由单端面密封改为双端面密封,液化气泵由单端面改串联密封。

4、把好“现场关”,确保作业安全。

一是“七位一体”,控制用火作业风险。镇海炼化始终把生产检维修、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立足点和着力点,重点推行1600“七位一体”专业碰头会,由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及保运单位等专业人员参加,在总结当天作业情况的同时,有效解决作业需求与资源的矛盾,评估控制好次日作业风险;再于次日800晨会,进一步确认当天重大风险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通过专业协调、提前准备、集中办票等手段,既提高了作业票的有效作业时间,减少了动火作业次数,又有效控制了现场风险。

二是推行安全喊话,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在作业现场每周两次开展“安全喊话”活动,提醒着施工人员规范作业,注意自身安全;针对违章行为多发环节,以每日全面普查的方法,坚持“每日一个专题,盯点管理”, 以专项检查推动施工单位现场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采用分区盯防,全程监控”的监管方式,发现一个违章,立即现场培训、盯点跟踪,严格监控现场作业环节。

三是现场监管标识化。2012年以来,镇海炼化现场安全监管启用标识醒目的“安全背心”,各运行部领导、作业区主管、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必须穿戴安全背心。在形式上,不仅形成了安全管理的高压态势,也起到安全活广告、流动警示灯的作用。同时现场作业监护启用HSE监护背心,进一步营造全方位安全管理氛围。

四是全面推行标准化脚。发布《镇海炼化脚手架标准》,进一步强化工程施工、检维修项目安全管理,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作业现场脚手架搭设和使用,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5、把好“运输关”,确保物流安全。

近年来,镇海炼化将危化品充装作为系统工程进行严格管理,从加强源头控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运商准入标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界面等方面,抓好各环节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控制和减少危化品充装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一是召开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专题会,从充装流程及承运商管理两条主线划分、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二是充装单位、物流公司按职责划分分别制订充装检查标准;三是制订“危化品提货要求”,对充装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进行公司级和运行部两级安全教育准备,统一发给安全提示卡,进一步稳定充装驾驶员和押运人员队伍管理;四是积极开展危化品充装泄漏中毒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和促进各部门协同配合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全天侯管理,建全时时安全为先的动态安全监管机制

完善动态检查机制。近年来,镇海炼化不断改变检查方式和内容,促进施工单位和运行部自我管理。一是公司分别针对性编制运行部和施工单位安全检查表,指导开展日常检查工作;二是重点对承包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推动施工单位自主管理。三是构筑施工单位自查、运行部专业组检查、安环处组织专业检查、第三方安全监管及各方联合检查等多层次检查体系,实现白天和夜间检查相结合、点面结合、重点时段重点监控等全时段检查方式,形成各层次、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督检查格局。

开展手机集中管理。目前手机功能强大,为规范工作场所手机管理,促进操作工认真监表、认真巡检,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镇海炼化在防爆区域禁止使用手机基础上,进一步对操作室进行手机集中管理。一是生产装置、罐区、油品装卸作业区域严禁使用手机,进入前必须关机;二是工程建设、检维修项目高处作业及吊装作业等高风险区域严禁使用手机,进入前必须关机;三是生产装置及长输管道的中央控制室(含其他仪表监控室)手机限制使用,内操在岗人员需将手机放入手机存放箱,非岗位人员不得在中央控制室使用手机;外操在岗人员手机需放入手机存放箱或工具箱,严禁带入防爆区域。

创新应急演练新模式。在应急救援机制上,镇海炼化将应急预案演练作为应急管理常态化工作来抓,按年初计划有序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做到有预案、有记录、有讲评、有总结。近年来,公司重点强化演练的实战化,让班组职工参与演练方案的编制和讨论,实际演练中演练步骤(流程)现场上墙(黑板),并增设应变测试环节,力求实效,提高全时段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深化全员、全方位、全方位、全天侯奖励机制。近年来,镇海炼化以“高处与低处不一样、非巡检点与巡检点不一样、夜班与白班不一样、危险程度高低不一样,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不一样”的安全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全方位、全天侯排查现场隐患,并予以即时奖励,营造了全员“低头捡黄金”的良好氛围。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多方位、各层次复合性的管理工作。忽视任一方面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安全工作必须标本兼治,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管理。镇海炼化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安全管理,编织了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并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不仅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法、手段不尽相同,但目标始终一致,只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安全管理,就一定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实现“不着火、不伤人、不污染、不扰民”的HSE奋斗目标。

 

                                     (李朝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