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镇海炼化
含苯装置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安环处 朱富强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现有含苯装置7套,分别是芳烃抽提、三重整、四重整、PX-歧化、苯抽提、裂解汽油加氢、Ⅱ芳烃抽提。涉苯的辅助单元分别是含苯储罐和含苯样品分析。所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共有340人。生产装置区的工作人员均实行四班二运转制,人均年工作时间约为250天。通过对这些含苯装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合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结果,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内容 对含苯装置的苯、甲苯、二甲苯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现状检测,并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布及浓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生产设备布局、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的合理性、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进行调查和评价。
1.2 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47号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76号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49号令、《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1.3 方法 根据含苯装置的生产特点,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检测和相关资料,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等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
2、结果
2.1生产工艺调查
2.1.1芳烃抽提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本工艺包括芳烃抽提与芳烃分离二部分,芳烃抽提工艺流程:原料为C7馏分和连续重整装置苯馏份系统脱戊烷塔的己烷馏份一起进入抽提进料缓冲罐,芳烃溶解于溶剂中形成富溶剂从塔底流出,不溶于溶剂的非芳烃从塔顶流出。芳烃分离工艺流程:来自抽提部分的混合芳烃进入芳烃原料缓冲罐(V801),从底部流出的精制芳烃进入苯塔,苯塔塔顶馏出物经苯产品冷却后送至甲苯塔,甲苯塔顶馏出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甲苯塔回流,进入甲苯塔顶;另一部分作为甲苯产品送出装置。
2.1.2三重整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精制石脑油在临氢条件下进行重整反应,最终反应产物流出后在反应物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氢气,其中小部分作石脑油加氢的补充氢,大部分送出装置至工厂氢气管网
2.1.3四重整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精制石脑油在临氢条件下进行重整反应,最终反应产物流出后在反应物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氢气,少部分作石脑油加氢单元的补充氢和PX装置补充氢,大部分送至PSA单元
2.1.4 PX-歧化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歧化烷基转移装置由反应部分、分馏部分组成,来自PX联合装置分馏部分的C9+A(新鲜C9+A)进入本装置后,同本装置邻二甲苯塔底出料(循环C9+A)汇合,一同进入重芳烃塔分离,大部分的C9+A 同来自芳烃抽提装置及PX联合装置吸附分离部分的新鲜甲苯以及本装置的循环甲苯汇合后,进入歧化进料缓冲罐,再进行一系列反应。
2.1.5苯抽提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本装置由抽提蒸馏、溶剂回收、苯精制和溶剂再生四部分组成。抽提蒸馏部分的作用是在溶剂(环丁砜和助溶剂)作用下,实现苯与非芳烃分离。抽提蒸馏塔塔釜的富溶剂进入溶剂回收塔进行, 为了除去可能含有痕量的烯烃和其他杂质,苯产品需经过白土处理。
2.1.6 II芳烃抽提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本装置包括芳烃抽提和芳烃精馏两部分, 芳烃抽提部分主要用于获取高纯度的混合芳烃。精馏部分的作用是获得高纯度的苯、甲苯和C8芳烃产品。
2.1.7汽油加氢装置生产工艺过程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主要是处理乙烯装置的副产粗裂解汽油,为下游的芳烃装置提供原料,最终产品为C9送出界区。
2.1.8含苯储运及分析
含苯储运和分析单元的工艺主要为苯罐的脱水作业、检尺作业、倒罐作业,铁路槽罐车装卸作业等,化验分析单元主要包括采样、分析等作业工序。
2.2主要原辅料及产品
含苯装置的主要原辅料和产品有: C6到C9等馏分、环丁砜、乙醇胺、白土、消泡剂、预加氢催化剂、重整催化剂、缓蚀剂、硫化剂、磷酸三钠、四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抽余油、甲醇、NaOH、硫酸、氨等。
2.3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来源
为了简化分析,本文主要对含苯装置的苯、甲苯、二甲苯三个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涉及的装置分别为:芳烃抽提单元、三重整单元、四重整单元、PX-歧化单元、苯抽提单元、汽油加氢单元、裂解单元、II芳烃抽提单元、储运及分析化验等。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布及来源:来自各单元装置的物料、中间产品、产品等通过管道、罐、塔、机泵、在线仪表采样、各馏份进出料采样口等生产过程中泄漏、挥发产生。
2.3.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
职业病防护设施是以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如通风、排毒、除尘等设施。这些设施应当能有效地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本文只对防毒设施进行分析。由于这些含苯装置都采用了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各装置均采用密闭管道化生产,DCS控制系统,现场设置监控系统及电话广播系统,工作人员采用巡检制,工艺装置区为敞开式设置,自然通风良好,所有剧毒、高毒化学品、易挥发毒物的采样口均采用密闭采样,排放口设计也为密闭排放系统等一系列职业病防治的工程措施,可有效地防治和减少操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此外,在各单元装置区还设置了测苯的气体报警仪和可燃气体报警仪、洗眼喷淋器、风向标等。
2.3.3个人防护用品调查
公司根据职业病危害特点,已经为不同岗位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配置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分基本配备要求和作业配备要求,一般工作条件下操作和管理人员都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进入生产区必须佩戴安全帽。作业配备要求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佩戴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公司配置的生产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防尘口罩、防护耳塞、防毒面具等,另外检修人员还会配备防护面罩、电焊防护手套等。发放标准和更换周期基本按1-2副/人、12-24个月或按需领取。此外,公司还在生产区的外操室及中央控制室的防爆柜内放置有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式防毒面具等应急时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2.3.4辅助用室调查
公司在本项目厂区内设置的辅助用室主要有办公室、会议室、食堂、浴室、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洗手池等,这些辅助用室布置在中央控制室、化验室、外操室等辅助用房内。卫生医疗方面依托附近有资质的医院。
2.3.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
本项目职业卫生管理依托公司现有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配备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订有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等。设置警示标识、参与建设项目的内部设计审查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竣工验收,以及职业卫生资料归档等工作。
2.3.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调查
公司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有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及各专业行动小组,制定《突发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5项专项应急预案,各职能部门、运行部、消防支队在事故发生时具有相应的应急救援职责。
本项目各装置区均设置有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公司在每套装置的每一工段至少设置一套洗眼喷淋器。各外操室和中央控制室设置防爆柜,柜内放置有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式防毒面具等应急防护用品。生产区现场设置有电话报警系统。厂区内各装置的显著位置设置有风向标。
2.3.7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调查
该项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入口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均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告标识,“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依据《高毒物品目录》,在使用高毒物品如苯等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m处。在可能产生职业性灼伤和腐蚀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告标识和“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等指令标识。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警告标识。在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告标识和“戴防尘口罩”指令标识。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2.4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2.4.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毒性分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使用量、操作方式和时间等特点,对现场进行布点检测。布点分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二甲苯、甲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噪声、高温等。但根据含苯装置的工艺特点,本文重点对苯、甲苯、二甲苯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就不作进一步讨论。本项目主要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类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有害因素名称 |
OELs[1](mg/m3) |
||
MAC[2] |
PC-TWA[3] |
PC-STEL[4] |
|
苯 |
— |
6 |
10 |
甲苯 |
— |
50 |
100 |
二甲苯 (全部异构体) |
— |
50 |
100 |
[1]:OELs表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2]:MAC表示最高容许浓度;[3]: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PC-STEL表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巡检外操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2。
表2 巡检外操工岗位化学有害因素TWA检测结果
含苯装置 |
工种 |
接触时间(h) |
检测项目 |
测定结果(mg/m3) |
评价结论 |
|
CSTEL |
CTWA |
|||||
Ⅲ套重整I芳烃抽提装置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2.2 |
0.3 |
合格 |
甲苯 |
4.7 |
0.4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四重整装置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4 |
苯 |
1.0 |
0.5 |
合格 |
甲苯 |
3.4 |
0.6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PX、歧化装置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4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PX、歧化装置歧化精馏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4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苯抽提装置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4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3.4 |
0.6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裂解汽油加氢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2.1 |
0.2 |
合格 |
甲苯 |
27.5 |
0.9 |
合格 |
|||
Ⅱ芳烃抽提外操巡检岗位 |
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0.9 |
0.2 |
合格 |
甲苯 |
3.0 |
0.2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4#站PX/2千立罐区外操巡检岗位 |
储运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乙烯西区常压罐区外操巡检岗位 |
储运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成码外操巡检岗位 |
储运巡检外操工 |
2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
化验分析 |
含苯物质分析工 |
4 |
苯 |
<0.60 |
<0.60 |
合格 |
甲苯 |
<1.20 |
<1.20 |
合格 |
|||
二甲苯 |
<3.30 |
<3.30 |
合格 |
2.4.2 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我们根据巡检外操工的作业特点和停留时间,分别对外操工需重点检查的设备和区域进行现场检测,并根据外操工在每个作业点的停留时间进行岗位值的计算,从表2可知,含苯装置和辅助单元巡检外操工岗位的苯、甲苯、二甲苯的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过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限定,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2.5职业健康监护
公司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新进、转岗、轮岗等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对在岗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做到一人一档,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保存。
含苯装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主要有:班长、付班长,各单元外操巡检工,内操备员等,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受检率均为100%。2013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见表3。
表3含苯装置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危害因素人员及检查项目表
含苯装置 |
2013年度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Ⅲ套重整I芳烃抽提装置 |
21人 |
检查科目:内科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肝脾B超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四重整装置 |
34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PX、歧化装置 |
76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苯抽提装置 |
27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裂解汽油加氢 |
14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Ⅱ芳烃抽提 |
22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储运系统 |
111人 |
发现4例白细胞减少的职业禁忌证人员 |
|
化验分析 |
35人 |
未发现目标疾病 |
|
合计 |
340人 |
|
结果表明,目标疾病:在2013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中,发现含苯装置均未发现可疑职业病和职业病患者,但在储运系统发现4例因白细胞减少的职业禁忌人员,其中白细胞低于4.5*109/L,大于4.0*109/L的职业禁忌人员有3名, 小于4.0*109/L的职业禁忌人员1名,这4名职工都已调离原岗位,现都已不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危害因素。
3、 结论
通过对含苯装置相关资料的分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分析,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得出以下结论:
(1)公司含苯装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和建筑卫生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ZB1-2010的要求。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项目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通风排毒等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3)个人防护用品:本项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种类较齐全,配备较完善,个人防护用品的设置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相关要求。
(4)应急救援设施:公司制定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公司生产、安全、消防、医院等各部门参加,下设各专业队,责任、分工较明确;制定了较系统的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人员与设备配备较齐全,应急救援体系基本能满足含苯装置的需要。
4、建 议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做好企业的各项职业卫生工作。不断补充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2)鉴于储运系统在含苯化学品储运、装车、洗车作业过程中,极易暴露在苯类物质环境中,所以尤其要做好含苯作业过程中的个体防护措施,还应提醒外来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3)本项目的防护重点人群是进入上述工作场所的巡检工、检维修工等,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装置、管道的检维修,防止“跑”、“冒”、“滴”、“漏”的发生;应重点加强对上述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预防工作。
(4)工作人员进行取样时必须严格按照密闭采样器操作规程执行。
(5)加强职工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其正确使用,并且定期进行更换,确保防护用品的正常防护效果。购买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有生产企业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型号等参数,所使用的防护用品还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以及有资质的防护用品检验机构的对该防护用品的检验结果。应根据工人工作量、接触毒物的时间按需更换防毒口罩、滤毒罐等个人防护用品,且滤毒罐在使用后应密封保存。
(6)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如防护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应及时进行检修。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