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疑点从有”,保我安全

发布日期:2013-05-31 , 点击数:2463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众所周知,现行法律有一个原则基本是“疑罪从无”。但在安全管理中,支持“疑点从有”的原则却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不受伤害。

    当你要检修设备、管线时,没有确定它是安全的,就应该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确认,不能怕麻烦、存侥幸心理,举例说,电工在接电时碰到一根电线不知是否带电,就要接带电处理;准备在一个容器内或一根管线上进行动火作业,不能确定它是安全的,就要用蒸汽吹扫或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待气体分析合格后再去作业。

按规定落实安全措施,说起来容易,有时做起却很麻烦,尤其在进行一些小的维修时,活不大,危险程度似乎也不高,以前也没按制度要求干过,这时侥幸心理就很容易占上风,事故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在10多年前,我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年轻、有干劲,但也冒失。一个口径25厘米的蒸汽阀打不开了,生产上要急用,领导安排我和一个同事去换。领到阀门后。我俩就到现场先把前面的阀门关闭,断开蒸汽;接着要开阀门泄压,可是故障阀打不开,其他地方也无法泄压。怎么办?我就想了一个“土”办法:在靠近故障阀的地方,扒开一段保温岩棉,让管线自然降温,温度下降,蒸汽压力就会自然降低。等了大约1小时,用手触摸管壁不太热了,就想当然地认为管线内没有压力了,我俩就开始拧螺栓。拧松前3颗螺栓时一切正常。继续拧第4颗也就是最后的螺栓,当螺帽旋转2圈多的时候,阀门“砰”地一声弹开,蒸汽从分开的法兰处冲出来,直扑我的胸前和脖颈。所幸的是,管线细,内存的蒸汽量较少,又降了一会温,没有造成烫伤,但热的冷凝水浇到脖子上,也是很痛,当时皮肤就红了。

这事虽然过去10多年了,但我一直记忆犹新。在后来的安全管理中,我一直坚持“疑点从有”的原则,并“死板”地执行安全规定:办理火票宁可升级绝不降级,缺少的防范措施要补,不符合作业条件的要整改,否则就不签发作业票据。这虽然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有时个别施工人员还不理解,但我认为,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是对现场人员负责,对单位负责,只有在作业时“疑点从有”,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杨晓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