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北仑区精准治安,打造工业安全生产样板

发布日期:2016-12-08 , 点击数:158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北仑区作为浙江省重大项目规模最大、企业最为密集的临港重工业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区域内现有登记注册的生产经营单位4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3家。2014年以来,该区树立“精准治安”理念,加快推进安全监管责任、生产预防控制、隐患排查治理等三大体系建设,有效破解了以往安全生产中“管不到”、“想不到”、“治不到”的难题。三年以来,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年均下降14. 15%,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构建“三零”监管责任体系,破解“管不到”难题

  一是全域统筹“零死角”管控。将经信、民政等部门逐步纳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目前全区安委会责任单位增补至29家,安委会下设油气管道、旅游商贸、工贸交通、农业水利、教卫文体、民政宗教、住建燃气等7个专业安委会,形成了“1+7”专业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201 5年5月,成立了梅山保税港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北仑区、梅山管委会共44个职能部门统筹港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填补区域监管盲区,理顺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二是园区封闭“零缝隙”管控。今年8月,正式成立了青峙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市首个封闭式专业化园区。管委会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社会综合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等3个职能部门,为园区内80余家企业提供产品项目、安全环保、应急处置等一体化管理服务。目前园区已实现第一区域封闭管理,进出车辆需提前在卡口系统录入才可进出,有效杜绝了过往社会车辆随意进出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是群防群治“零隐患”防控。将全区划分为涵盖32029家企业的横向网格252个,每个网格认领所属企业并落实一名以上由村干部或辖区居民担任的协管员,实现社区排查发现劝阻、街道分类治理、区部门重点整治的三级监控模式。今年6月,该区将公共区域1100千米油气管道纳入群防群治网络,对挖掘、动土、动火、违建等7类破坏行为进行重点管控。目前所有网格企业认领率、协管员持证上岗率均达100%,协查企业2489家次,报告隐患341条,整改198条。

  二、打通“三关”生产控制体系,破解“想不到”难题

  一是专家前置介入,把好准入关。发挥市、区两级专家库的资源优势,在落实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危险物品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换证等审查环节中,邀请专家全程参与相关项目实地踏勘,严格管控危险源源头。三年来,该区共开展行政审批200家次,聘请综合管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职业健康等领域的专家350人次,取消不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许可证核发80余家。

  二是全程风险评估,抓好退出关。针对化工行业,全面开展风险评估,编制完成青峙化工园区和台塑石化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共梳理出化工装置、储存罐区、油气管道、道路运输、港口作业等5类高风险,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如,在青峙化工园区建立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对园区内12家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同步完善高危企业退出机制,目前共排查涉及城镇人口密集区域的危化企业7家,其中3家完成停产搬迁,2家实施转产或停产关闭,2家计划进区入园。

  三是融合诚信建设,用好奖惩关。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诚信机制融合发展,把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诚信系统,同步挂钩激励约束政策,从社保费率、激励退税、改造补贴等方面对企业实行奖惩。该区共投入1000余万元奖励资金,其中对13家未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或因安全生产工作导致信用扣分的诚信D级企业实施财政扶持“一票否决”,目前全区共有570家企业被确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三、完善“三方”隐患治理体系,破解“治不到”难题

  一是政府牵头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行重大隐患区政府挂牌包案、次级隐患部门督办、一般隐患企业自治,对高危企业、规上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其他企业等四类单位分类开展监管部门执法检查、中介机构排查、网格员巡查和企业自查,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销号全程闭环管理。2014年以来,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7万余条,其中完成挂牌整改销号市级以上隐患4个,区级隐患38个,查处非法违法行为1.5万余次,取缔非法违法企业100余家。

  二是中介外包优化“专技专用”服务。今年5月,该区在危化企业试点安全生产服务外包的基础上,在一般工矿商贸领域全面推广,引入4家具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资质的中介机构,筛选全区1050家重点工矿商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对普通重点企业每年开展1次安全初查和1次安全复查,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企业每年开展4次以上检查。目前,该区共初查企业66 3家,发现隐患3611条,复查企业1 94家,整改隐患1134条。

  三是社区搭台创新“互学互查”机制。根据辖区内化工园区和工业社区产业结构相似、同类型企业密集的特点,依托社区,在危化生产、模具制造、集卡运输等行业领域搭建交流平台,发动同类企业骨干人员深入优秀兄弟单位开展互学互查协作活动。如,今年以来,戚家山青峙社区和霞浦现代物流园区率先成立了企业安全生产互助社,融入企业、第三方机构、消防、部队等社会资源,社员之间信息共享、互助监管,提升企业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效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