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推进,攻坚运行体系规范化。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推进办公室,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强力推进体系建设中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各职能科室以及部门、属地、企业的各级责任,实行全员动员、包干督办,定期考核。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乡、街道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日常工作机构。同时,政府部门与企业分别组建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员和企业信息员两支队伍。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攻坚摸底建档标准化。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照绩效考核评估指标考核权重,分类分级、自主推进,健全资料。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情况、资质证照情况、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等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纳入信息系统,建设安全生产大数据库。
三是落实排查治理,攻坚体系建设科学化。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平台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传统隐患排查治理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企业绩效评估指标每季度自动评估得分并分级,实现了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五落实”的要求,逐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及属地、部门的整改和监管责任。
四是开展风险辨识,攻坚监督监管清单化。制定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实施方案,聘请了专家对企业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并采取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开展风险辨识。突出加强对危化品危险源辨识管控,进行评估定级,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并把风险辨识与安全隐患清单编制结合,对每一条安全风险,根据等级大小,制定防范措施和排查周期,定期进行排查。
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攻坚分类管理差异化。压实属地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把绩效评估与推广随机抽查监管、标准化评审、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浮动结合起来。同时,根据企业绩效评估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不运行、运行不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落实、不如实记录隐患等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重点企业,纳入随机抽查名录库。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纳入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以“黑名单”为重点执法检查对象。
六是探索共防共治,攻坚安全监管社会化。启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活动,对所有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建立以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员为主体的队伍。大力开展建设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广大企业群众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设立建设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提升全区体系建设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