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的安全软肋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谈如何加强农村安全建设
“农村和农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总体看存在底数不清、监管薄弱的问题,农业机械、农村公路、农村建筑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农村和农业安全生产情况堪忧。
农村安全现状到底如何?出路何在?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试图从多方面了解农村安全的软肋所在。
发展不可忽视安全
制定标准加强监管
摩天大楼盖到了镇上,新火车站建在了乡下,国家重点项目落户山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所在的笏石镇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2010年4月,福建莆田动车站正式开通,作为福厦铁路的主要客运站之一,日均接送旅客2万人次,极大方便了莆田市民的出行。在这背后,是“项目落地”村的大力支持。
笏石镇处在铁路沿线,项目建设中对原有道路进行过开挖,造成路面损坏。工程完工后,破损的道路没有得到修缮,村民出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更危险的是存在滑坡风险。”曾云英说,在修建项目配套公路时,由于岐厝村的地势稍高于周围村,公路被设在低于该村十几米的地方。施工方沿着村子开挖了一条十几米深的基坑,让原本是平原的岐厝村看上去好像在十几米的山坡上。
由此形成的边坡保持着近似“自然”的状态。“下大雨的时候就会出现滑坡,农房很可能会被冲下去,太危险了。”曾云英有些气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三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行政手续很繁琐,但关乎村民人身安全的大事,应建立相应机制,急事急办。项目方应与村里签订安全责任书,哪里出了问题都要有人及时修补,要不等到发生事故就来不及了。”
和曾云英遇到相同问题的基层代表不在少数,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农村建房安全基本上处于“没人管”状态,房屋建造没有落实承重、抗震、消防等安全设计要求,施工队伍大多没有资质,经常出现起重机、脚手架倒塌以及在建房屋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副市长毕于瑞表示,农村经济在不断进步,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在慢慢凸显。这种情况下,安全监管就要跟上去,加快制定相关标准,使发展与安全齐头并进。
公路质量差养护难
加大投入强化监管
农村交通安全是代表们一致反映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指出,一些省份农村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到了全部交通事故的一半以上。此外,农村符合安全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地方的农村公路标准低,质量差,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大量存在,且缺乏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风险隐患较多。
“其中原因涉及多方面,公路设计不规范不合理是一方面,建设投入不足、偷工减料是另一方面。因此,要加大公路建设投入,保证设计科学合理,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倪月红说。
除了建设环节“先天不足”,代表一致表示公路后期养护也存在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委程苏说,青海省不少县的财政部门下大力气下定决心修建公路,全省县、乡、村三级公路修得比较好,但公路修好了,日常维护是个问题。青海地广人稀,基层公路维护力量薄弱。有的公路维保员每天要负责六七十公里路的隐患巡查,而且基本靠走,隐患处理效果不佳。
“大货车超载超限现象很常见,这给公路养护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建议形成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严管重罚,坚决打击这一违法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庆元县委书记蓝伶俐则表示,政府每年都会尽力修缮修护农村公路,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在其财力有限的时候,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修护的补助支持力度。
增强安全法制意识
保障农民工的权利
如何改善农村安全状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农村安全宣传教育是代表们的提议。
倪月红坦言,在农村,人们往往是发生事故才会重视安全,平时就意识不到。“要加强事故警示教育,消除侥幸心理。”
“农村机动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违规载人等问题严重,一方面要严厉处罚,另一方面要进行广泛的安全教育。”唐群容说,事故给受害者和驾驶员的家庭都带来巨大伤痛,要通过事故的警示教育,让驾驶员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交管部门可结合社区工作,对居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实现教育“全覆盖”。
“结合网格化管理,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安全意识。通过广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培养安全观念。”曾云英说。
同时,还有不少代表建议要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利,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因伤返贫问题。
“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支持城镇化发展,其自身的安全权利必须得到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建投七建集团劳务领包队队长康仁表示,加强工人安全培训,依照法律上缴工伤保险,对预防事故起到积极作用,“人命关天,发生事故会给一个农民家庭带来巨大影响”。
曾云英说:“项目落地带动农村发展,当地农民基本实现脱贫。造成贫困的原因一般是因病返贫或者因伤返贫,建议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毕于瑞认为,农村因病因伤返贫问题突出,而且很容易变成积贫,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有利补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重视因伤返贫问题,更要堵住问题源头,“切实保障农民工安全权利,社会救助要兜底,政府必须要管”。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