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放不可行 堵疏结合更靠谱——
政协委员为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支招
作为一种节日庆典用品,烟花爆竹在很多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甚至被赋予了传统文化的意义。爆竹声声辞旧岁,千百年来,放爆竹、赏烟花,是国人寄托情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但因烟花爆竹易燃易爆,事故屡屡发生,人们对烟花爆竹“爱恨交织”。
20余年来,我国烟花爆竹行业经历了放、禁、限的轮回。1995年,因烟花爆竹事故频发,全国25个城市颁布禁放令。经过10年的沉寂,2005年实施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改“限”。随后,全国掀起了“禁”改“限”的热潮,烟花爆竹行业迎来新的“春天”。2015年,我国烟花爆竹年产值达到700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然而,出于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全国又开始掀起大规模的“限”改“禁”的风潮。时光仿佛又回到20年前。这一年,全国138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
未来,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烟花爆竹行业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全面禁放不可行,堵疏结合更靠谱,烟花爆竹企业应加大投入,研发出更为安全、环保的新产品。
燃放污染环境
可能发生事故
说到烟花爆竹,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副主委沈瑾马上想起2016年12月底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2起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他说,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烟花爆竹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彭钊看来,燃放烟花爆竹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烟花爆竹燃放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加剧环境污染;其二,可能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彭钊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心痛的往事,他的孩子在3岁时,曾因燃放爆竹炸伤了手指,“从那时起,我家再也没买过烟花爆竹”。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科研处(研究室)主任余辉对烟花爆竹比较排斥。他说,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2009年,在建的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就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火灾,损失相当惨重。这种火灾要是发生在故宫这样的重点文物单位,那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特别严重。今年全国两会,左定超带来了一份提案,建议从保护生态角度考虑,抓紧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修订,通过修法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
全面禁放不可行
堵疏结合更靠谱
即便较为排斥烟花爆竹,余辉也坦言,完全禁放烟花爆竹不太可行。他认为,烟花和爆竹应该区分来看,烟花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由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在指定区域适度燃放;爆竹的危险性较高,加之是在地面燃放,离人群很近,若燃放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应该全面禁止。概括起来就是“限放烟花、禁放爆竹”。
左定超介绍,贵州一些城市也出台了烟花爆竹禁放令,可在执行中遇到了问题。尽管大多数市民愿意禁放烟花爆竹,但仍有部分市民会偷偷燃放。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市民对烟花爆竹的危害认识不足。他建议各地政府在禁放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客观认识烟花爆竹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燃放。
虽然自己已经不再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但彭钊同样感觉到,想要一刀切地禁放烟花爆竹实施起来很困难,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群众仍有燃放烟花爆竹的心理需求。彭钊建议,一方面通过媒体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烟花爆竹的危害;另一方面烟花爆竹企业应加大投入,研发出更为安全、环保的新产品,让群众在燃放时,不必承受过多的安全风险。
发展其他产业
降低依赖程度
发展地方经济要多产业齐头并进,而不能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表示,浙江一些地方之前也有很多烟花爆竹企业,但随着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些企业逐渐被关停,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为“高大上”的产业。“事实表明,关停烟花爆竹企业并未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多大影响,反而减少了很多烟花爆竹行业的事故”。
烟花爆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是特别大。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戴晓凤看来,禁放烟花爆竹会影响烟花爆竹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对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来说,影响是比较微小的。
戴晓凤告诉记者,湖南省很多烟花爆竹产地政府早已认识到以往过度依赖烟花爆竹行业的弊端,近10年以来,政府大力发展其他产业,逐渐降低了地方经济发展对烟花爆竹行业的依赖程度,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戴晓凤表示,以前,湖南省烟花爆竹产地经常举行烟花晚会,每次都至少燃放半小时,随着禁放呼声逐渐高涨,当地也开始减少燃放的次数,并压缩燃放的时间。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