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 大责任 大风范
——镇海炼化近年来履行“三大责任”纪实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亲切地称镇海炼化为“浙江宝贝”。2008年4月30日,温家宝同志来公司视察时说“镇海炼化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低。三个‘ 最’,归结为一点,是顾全大局、贡献最大。”温家宝同志所说的三个“最”,是对公司健康、绿色发展的高度概括;“顾全大局、贡献最大”,是对公司自觉履行政治、社会、经济三大责任的褒奖。
情系社会 喜报春晖
“大企业要有大气度、大风范,要承担大责任,我们要感恩地方给我们创造的发展条件”,这是常挂在江正洪总经理嘴上的一句话,在他的倡导下,“大气、正气”成为了镇海炼化的主流价值观。
近年来,公司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饱受“油荒”困扰的情况下,不计小账,开足马力,全力保障浙江人民、宁波人民、镇海人民有油用、用好油。特别是2008 年,公司“越亏越炼”,在亏损超过50 亿元的情况下,仍发挥了市场保供的“中流砥柱”作用,使浙江成为供需矛盾最为缓和的地区之一。省市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高度肯定镇海炼化对浙江省、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到公司调研后指出:“镇海炼化在市场价格扭曲的情况下,背着亏损的包袱,埋头苦干,坚定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非常了不起,值得敬佩!”
公司一直是宁波纳税榜单的纪录刷新者。2012 年,公司上缴税收156.48 亿元,占宁波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0.18%,连续多年蝉联省、市工业企业纳税榜首。今年更是飙升,到6月底,已累计税收贡献89.83亿元,同比增长57.47亿元,其中留地方32.36亿元。
公司乙烯建成投产后,仅向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供应8 种物料产品达72.9 万吨,带动年产值高达29 亿元以上。目前,公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上缴税收、提供产品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转变,间接为宁波市、镇海区增加了大量的税收,促进了乙烯下游化工、纺织、医药、塑料、橡胶等产业链快速形成,成为推动临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引擎。
依托镇海炼化这个龙头,2011年3 月,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石化经济开发区”命名的国家级化工区。
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十一五”以来,受益于100万吨/ 年乙烯工程建设,宁波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建筑安装企业获得建筑安装合同金额27.8 亿元;宁波市的各类制造、流通企业获得采购物资金额达13.5 亿元,真正在大项目中获得了大发展、大提升。
公司的文化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企业。宁波金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方明威深有感触:“在与镇海炼化合作中,强烈地感受到镇海炼化大气、正气、规范、负责任的企业文化特质,它已深深地融入我们企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2012 年4 月26 日,宁波市委书记、时任宁波市市长的刘奇在镇海炼化指导工作时指出:镇海炼化在宁波市地位突出、贡献卓著,是宁波的一张“金字名片”。对于镇海炼化长期来所作出的贡献,宁波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安全环保 从心出发
“你的安全是全家的幸福,我们等你安全回来……”安全电子板报上《一位妻子给丈夫的信》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公司构筑了“从心出发”的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努力打造“铜墙铁壁”。近几年来,江正洪总经理提出建设“从心出发、从行出发、从新出发”的安全文化,通过建立“低头捡黄金”即时安全奖励机制、全员HSE绩效档案,打造标准化、程序化的职工作业行为规范等一系列举措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真正“从内心里重视安全、从行动上保证安全,每天都要高度关注安全”,鼓励职工到现场、到制度中去查找隐患,确保工作环境必须是安全的、工作行为是安全的。仅去年一年,职工就发现安全环保隐患和缺陷12513个。
目前,以“安全从心出发”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已在公司深深扎根,成为所有员工心灵的呼唤。在中央控制室,从运行部领导到各区域技术组、班组,个人和团队的安全愿景都悬挂在墙上;安全文化理念宣传牌在厂区内外主干道、装置生产现场随处可见;平安班组、事故克星等安全典型事迹更是频频见诸企业报端和荧屏。
江正洪总经理多次强调,安全要通过制度来规范行为,用行为来养成习惯,以习惯来形成文化,最终以文化来持续安全。”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在安全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起28项业务、75项业务流程、60个管理制度,形成了“安全环保职责明确、流程程序清晰、规章制度严密”的安全环保制度体系,确保“安全从心出发”的理念落地。“2011年初,公司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开始执行,明确在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两特”(特殊时间、特殊作业)情况下领导干部必须现场带班,加大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随后,22名安全总监走马上任,从技术上为安全生产再加“防护锁”。公司和外包业务单位的150位安全管理人员穿上安全反光背心,成为现场“警示灯”和“流动广告”。
江正洪总经理常常告诫:“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未知变成已知,把已知变成共识,把共识变成行动,那就抓好了本质安全。”近日,在生产运行部一线班长的手上多了一本《班长工作行为规范》,加上此前发布实施的《外操工作行为规范》、《内操工作行为规范》,“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有了明确的内容,这是国内石化行业生产工艺操作管理上的首创。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定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借助HSE管理平台,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HSE观察活动。“全员HSE信箱”的开通,拓宽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渠道。2012年,公司共开展HSE观察13932次,其中员工填写不安全行为卡5096张、不安全状态卡5137张、未遂事件卡109张、推荐安全行为卡2916张。
江正洪总经理经常说:“大企业要创造大效益、承担大责任,更要抓好安全运行,保障一方平安!”。几年来,公司发挥全国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的专业优势,无偿支援地方火灾、危化品事故抢险300余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贡献,成为华东地区闻名的危化品抢险力量,多次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表彰和肯定!公司还抓好自己的危化品出厂安全,仅2012年,公司公路危化品安全出厂6万多车次共计154万吨,没有发生一起装运安全事故。
公司将绿色低碳战略落实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打造“三大绿色”。
一是生产绿色。公司以资源“高利用”为目标,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常减压—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催化裂化)-硫磺回收”、“焦化-CFB循环流化床锅炉”、“炼厂干气—氢气—乙烯裂解原料”等“高利用型内部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仅乙烯、炼油之间氢气、蒸汽的综合利用,就可减少能源消耗15万吨标煤/年。不断完善全加氢的清洁生产工艺路线,降低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产品中的硫和烯烃含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全加氢型炼化企业。遵循“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的理念,不断强化管理和技术改造,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每年可以创效4亿元以上。公司开发“节水减排成套技术”,实现了污水的污污分离、分质处理、分级利用,公司吨油新鲜水耗量和吨油污水排放量由“十五”末的 0.42吨、0.07吨下降到0.28吨和0.056吨,实现高水平持续下降,保持了国际领先。硫化物的回收上,公司采用了回收率达99.99%的硫回收技术。去年,公司又在国内首创建成投用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使SO2排放量同比又下降了16%,脱硝效果也非常显著,引领了脱硝工艺的技术进步。与“十五”末相比,2012年的原油加工量增长了17.8%,在100万吨/年乙烯投产的情况下,SO2排放量减少了1048.4吨。
二是产品绿色。依托清洁的生产工艺,公司成为国内最早实现汽柴油质量升级、最早向市场供应98号汽油和城市低硫柴油的企业之一。2009年,公司生产的欧Ⅴ车用柴油首供香港,一举突破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对香港柴油市场的垄断,让中国石化环保油品跻身世界高端市场。2009年11月,公司所有出厂的汽油都提前达到了国Ⅲ标准;今年4月,出厂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硫含量指标由2000毫克/千克降低350毫克/千克以下,比国家要求实施的时间提前了近3个月。今年,公司还将向市场推出符合国Ⅳ标准的汽油。2014年6月前,推出硫含量小于10ppm的国Ⅴ汽油,柴油质量全面升级到国Ⅳ标准。2017年,柴油质量全面升级到欧Ⅴ质量标准。公司与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首创以“直接聚合法”生产高熔指抗冲聚丙烯,做到了无异味。公司成功以餐饮废油、棕榈油生产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
三是排放绿色。在从源头上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减量化的前提下,公司不满足于按国家标准达标排放,而是不断提高排放标准。首创发明的装置停工密闭吹扫技术在行业内得到推广普及,为推进化工企业实现绿色检修作出了贡献。去年公司虽然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大修改造,却仍然实现了安全环保“五个为零”的业绩, 创造了“静悄悄的奇迹”。从浙江省、宁波市环保局长期以来的定期监测结果看,公司的各项排放指标高居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排放口附近海域水质的pH值、溶解氧、石油类、化学耗氧量等指标均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
公司为保护“碧水蓝天”所作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公司是国家首批8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近年又获得“中华环境友好企业”、“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等多项荣誉。2011年,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到公司考察后指出:镇海炼化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代价小、效益好、低排放、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开门办厂 展示底气
“过去一闻到空气中有异味,我们就会说,又是炼化在放毒气了,参观了镇海炼化之后,炼油厂里一点异味都没有闻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一位周边街道居民代表一进入厂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石化企业的生产性质决定了它的环保状况必然受到社会尤其是周边居民的关注。但由于公众对石化行业不了解,社会上也有很多流言,甚至谈“化”色变。要增进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就必须建立起企业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共建“美丽中国”。
2013年初,在江正洪总经理的倡导下,公司与镇海区委宣传部合作,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制度,敞开大门办企业。
每月初,公司与镇海区委宣传部在镇海区主要网络门户、微博发布通告,公开邀请公众代表走进镇海炼化。为了使公众代表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化工企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公司推行了敞开式参观和交流,精心策划参观行程和内容:一是参观现场,体验企业生产。参观行程既有中央联合控制室,又有装置现场,青年志愿者随车沿途讲解,基层干部、环保专业人员现场介绍;二是展示文化,传播石化理念。既有现代化的公司展厅,又有现场展板、喷绘、宣传片和画册,展示石化人的奉献与甘苦;三是深入交流,消除误解偏见。公司领导出面,组织深入的座谈交流,问题不设限,面对公众提出的涉及安全、环保、油品升级、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热点话题,无一回避,开诚布公正面回答。同时播放央视等权威媒体有关石化产品的新闻节目,普及石化基本知识。
2013年6月9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近20家国内主流媒体记者与31名公众代表成为公司的第9批客人。参观结束后,公众代表纷纷在平面媒体、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上发表感受,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很多市民看到报道后,来电咨询,希望参加开放日活动。
“环保从心出发,沟通从心开始”。公司的开放姿态与过硬工作,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公众代表认为,镇海炼化能够开诚公布、开门迎客,体现了企业应有的大气、底气、责任。许多公众频频用“想不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不到全国最大的炼化企业就在身边,想不到宁波每百元财政收入就有镇海炼化的5.5元,想不到化工企业的厂区可以如此优美,想不到PX远非传说中的那样可怕。
通过活动,公司的硬实力得以突显,让公众看到了一个气清水净、绿色环保的镇海炼化。
镇海澥浦镇居民盛慧芬在上车前,向接车的公司工作人员抛出一个个问题:“你们都是戴着防毒面具上班吧?”“听说你们炼油厂的年轻人生孩子困难,是吗?”而参观结束,她和其它居民都竖起拇指:“镇海炼化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里的环境比公园还要好!看了镇海炼化,我们对化工企业放心了”。
杭州市余杭区区长朱华率区党政代表团到公司参观后表示:“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原以为大化工企业污染严重,厂区气味会很浓,没想到一点气味都没有,环保水平让我们非常震撼!”在清净废水回用装置,“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朱汉良饮用完再生水后说:“这水有点甜,挺好喝。镇海炼化连污水也可以处理到能喝程度,企业环保工作,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志愿者金时信更是即兴赋诗一首表达自己感慨:“旧地重游炼油厂,三十年来大变样。经济环保一起抓,节能减排要发扬。”
通过活动,公司的软实力得到有效展示,让公众看到了一个高度负责、管理规范的镇海炼化。作为第7期的公众代表,网友“阿茂在宁波”说:“镇海炼化让我看到了负责的企业对社会的态度。”宁波市团委城区部部长张勇套用中央电视台四个栏目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这是一次《走进科学》的《新闻调查》,镇海炼化员工的《实话实说》是最好的《开讲》。”
“从上车的一刻起,你们的驾驶员一路给我们介绍镇海炼化,非常阳光、自豪,建设‘中国梦’,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气、凝聚力。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如何把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一位普通员工身上?”2013年5月25日,作为第8期公众代表,宁波市政协委员王靖波在走进公司后忍不住问道:“员工这么爱这个企业,这个企业一定是很好的。看了镇海炼化,我们对化工企业放心。”
通过活动,逐渐累积正能量,让公众看到了一个坦诚透明、充满希望的镇海炼化。
去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同志来公司考察后指出:镇海炼化彻底改变了我对国有企业的看法,让我看到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希望,镇海炼化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于管理的变革,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培育一批像镇海炼化一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 镇海炼化打破了我对传统炼化工厂的印象,它美丽,环保,积极向上!”一位宁波大学生如是说。另一位大学生在论坛上发帖写道:“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新国企’是如何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如何在环保上做文章,原来的许多误解一下子也消除了,我们需要这样的沟通和相互了解。镇海炼化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了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完美结合,干得不错!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这样的企业、这样负责任的企业。”
新华社记者杨为未说:“化工企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百姓却觉得工厂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听到的一些传言并不完全公正客观,甚至有可能是扭曲的。所以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有助于增进对企业的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目前,已举办了13期、接待公众代表600余人,来参观的网络意见领袖、环保志愿者、居民、老干部、教师、青年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企业安全环保放心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愿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三方良性互动的局面。
江正洪总经理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坚持做大企业规模的同时,着眼长远,以对历史和长远负责的态度,做好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为后人打好基础,让发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切实做到“办一个企业、保一方平安”,用心呵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