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电业局市区第三运维站成立于2007年9月,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裘市村,现辖1座220KV和10座110KV变电所,肩负着宁波江北区的供电任务。运维站目前共有职工2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工程师2人、技师15人、高级技师1人、党员7人,其中2人入选浙江省电力 公司专家人才库。
市区第三运维站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根据市总工会《通知》精神,结合市区第三运维站自身特色,提炼出近几年经实践确认的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实用技术和做法:
一、“三讲、两做、一落实” 的班组安全管理体系
1、“三讲”即“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工作前给作业人员讲清楚本次工作任务内容,明确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让作业人员做到有“的”放矢;讲清本次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风险,明确重点风险,让作业人员做到“知”在而上;讲清作业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落实方法及负责人员,让作业人员做到有“备”而来。
2、“两做”即“小事大做、大事细做”。“小事大做”是把每天作业过程中发生的违章违纪、生产隐患和事故苗头当作事故来抓,追根究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大事细做”则是遇有重大作业,作业前把每个岗位、每个细节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分析到位,并制定详尽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班组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确保作业安全。
3、“一落实”即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全员参与安全管理。通过上级部门与班组、班组与职工逐级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和“职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并将涉及的安全目标和考核指标细化到每一小项,确保全方位覆盖、不留死角。同时通过建立班组“安全管理网络图”,达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确保班组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二、“找点、设线、分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1、找“点”即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全面查找变电所存在的危险点,建立班组安仝风险库。组织深人开展隐患排查,并搭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对隐患的发现、上报、处理、闭环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通过人为设置“隐患点”、“危险的”来开展“巡视探宝”,提高职工巡视积极性和趣味性。至2012年6月,班组已排查治理“110kV母线闸刀引线过紧”、“220kⅤ GW7—252型隔离开关水平连杆断裂”等隐患8起,受省公司嘉奖3起,挽回电网负荷损失约108万千瓦时、间接经济损失5O0佘万元。
2、设“线”即推行设备“红线”管理模式,针对由于设备设计、制造等先天缺陷,在人身安全防护方面所存在的风险,设置设备安全“红线”,悬挂“红线设备标示牌”。该举措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强化了风险管控。
3、分“级”即划分制定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风险管控。结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险点”、“红线设备”、“操作范围”、“风险程度”,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进行风险点控制,划分制定风险等级,从而进行针对性风险管控。5年来,班组针对18000余额操作任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控制,实现5年“零差错、零事故” 的卓越成绩。
三、“一书、两站、七卡″的标难化作业规范
1、 “一书”即根据日常生产实际,编制“市区三站日常作业指导书”。该指导书从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三方面为职工提供日常作业指导,让职工的一言一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该指导书设置了活页,职工能够随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得增加到指导书中,从而不断丰富书本内容,更好的为日常作业提供指导。
2、 “ 两站”即建立“市区三站班组网站”和“市区三站站部服务器”。班组网站维护人员定期将班组的作业计划、作业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在网站上进行公布,从而让作业人员能够提前做好预控;“站部服务器”的建立则有效实现了班组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以及数据资料共享。
3、 “ 七卡”即制七张日常作业标准卡。 “七卡”是“运行日志记录术语卡”、“交接班备忘卡”、“定期切换提示卡”、“缺陷提示卡”、“操作票规范执行检查卡”、“工作票规范执行检查卡”、“交接班规范执行检查卡”。七张小小的卡片支撑起了从交接班的标准执行到运行日志填写的规范,从“两票”正确规范的执行到“定切操作”的提示。每一步都科学规范形成标准。
四、“四谋块、四个一、四个新”的立体化技术培训体系
1、“四模块”即建立“运行大讲堂”、“网络视频培训”、“现场讲解”、“反事故演习”四大培训模块。运维站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四模块”的技术培训体系------开展“运行大讲堂”,着重夯实职工业务基础,巩固根本知识点;开展“网络视频培训”,拓宽职工视野,取长补短;通过“现场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让职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工作实际;开展“反事故演习”,拔高培训知识,强化业务学习,使培训具有预见性、前瞻性。
2、“四个一”即建立“每天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查”的培训考查模式。运维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会什么”的原则,坚持“每天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查”。“ 每天一练”即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职工所处生
产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规程、隐患排查、风险控制进行操练; “每周一课”即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对变电运行、继电保护、高压试验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 “每月一考”即通过考试检查“每天一练、每周一课”的效果,并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每季一查”则主要检查“每月一考”的情况,并将其与职工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四个新”即做到“培训主持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地点”常新,从而提高培训实效性。“ 培训主持人常新”采取职工轮流“登讲台、做主持”开展培训活动,达到全员参与,人人讲培训、人人搞培训、人人议培训的效果,发挥班员能力和特长,提高班组整体安全水平;“培训内容常新”即培训内容注重联系生产实际,并将班员工作、生活触及到的异常和学习感悟都纳入培训范畴,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开拓、挖掘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常新”则是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主要采取我查你改—— 现场查找违章行为,规范自身行为;我做你找——班员演示安全操作程序,他人查找纠正错误行为;我教你学——现场演示操作技能,职工观摩学习;“培训地点常新”则是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培训活动。做到“工作现场讲培训、会议现场谈培训、演习现场议培训”。
五、“制度管人、实干带人、真情育人”的班组安全文化
1、制度管人即通过制定合理的执行体系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从而将安全管理中的每个细节通过制度的方式落实到实处,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差错率。至今,班组共梳理制定工作规程15个,作业指导卡25个,安全管理标准30余项。
2、实干带人即身教重于言教。班组管理人员在“艰难险重”工作任务中,做到一马当先,勇挑重担。通过以身作则带动班员,与职工共承担,同进退。
3、真情育人即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班组设立“全家福”家庭园地、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凝聚班组人心,进而提高班组战斗力。
六、“交接队列化、礼仪标准化、定置规范化″的准军事化管理
市区第三运维站作为宁波电业局运行准军事化试点班组,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按照“严格、统一、规范、高效”的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行“交接队列化、礼仪标准化、定置规范化”。
1、“ 交接队列化”即每次交接班做到队列化、面对面、岗队岗交接班。每次工作交接前,交接双方先做好本班次人员内的交接前准备,交接班时以队列化形式进场交接,要求班员交接过程中做到面对面。同岗位对同岗位,做到无缝交接。
2、“礼仪标准化”即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日常礼仪,形成规范用语和规范动作,潜移默化提升职工的“精气神”,进而提升整个班组的文明水平。
3、“定置规范化”即做到定置定位规范化。从生产设备、办公用具、日常用品等多方面开展规范化定置定位,做到“物有着落”,进而打造军营变电所。
安全生产没有句号,而是一次次新的征程。市区第三运维站将以此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示范班组”申报为契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带领运维站职工团结拼搏、奋发努力,以实际行动奉献电力事业,守护宁波电网的一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