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余姚市“四化联动联创”真抓实干实现“四下降”

发布日期:2013-09-18 , 点击数:2188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余姚有小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危险化学品等产业为主的工矿商贸企业超过4万家。长期以来,这些小型企业由于行业分散,加上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安全基础条件差等原因,存在较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为破解这一困局,该市积极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和“腾笼换业”的良好时机,率先从2011年起,连续5年针对所有企事业单位,分门别类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示范化创建,即“四化联动联创”活动,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该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已连续四年下降。今年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得到进一步遏制。1-8月份,该市发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安全生产指标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5.4%、10.8%、6%和5.2%。该市已连续3年获得宁波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一是责任考核。该市通过签订责任状、制订考核办法、加强督查通报、开展明查暗访、实施行政问责等措施,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完成情况,列入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市级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从上至下层层落实政府监管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地区、部门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目前,该市累计有906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标准化创建验收,提前超额完成三年创建计划数的163%,有力地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下步该市还将继续推进800家企业的四级标准化创建活动。二是政策支持。该市设立每年350万的专项资金,对通过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化验收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2万、1万的资金奖励,各乡镇(街道)也出台配套的奖励政策。目前已经兑现补助资金865万元。三是诚信制约。该市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将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等方面需要贷款、税收优惠与安全生产状况相持钩。对创建标准化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的企业,在诚信机制等方面给予制约,并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监管。四是行政执法。对创建标准化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现象突出的10家企业,组织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并行政处罚其中的2家企业。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市还将对前两年已创建达标的企业进行“回头看”检查。

二、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重点领域防范能力。一是组建评价检测基地。该市组建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与省内具有甲级、乙级安全生产评价资质的中介公司深入合作,由中心统一管理,指派技术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各类创建复评,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等预评价、现状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评价等。加强与省安科院合作,由中心统一管理,指派技术人员开展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和防静电、防雷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安全性能检测;机械冲压设备安全性能、采石场在用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劳动防护用品的产品质量检验等安全技术检测检验服务。二是推进规范化建设。针对涂装作业、打火机、冷冻、包装印刷、加油站、煤气站等危险系数较高、事故隐患普遍的高危行业,该市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验收一批”的工作思路,组织专家制定行业生产安全规范, 从2007年开始每年选择1至2个行业,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创建活动,消除事故隐患。截止目前,该市已有281家包装印刷、涂装、打火机、冷冻企业通过规范化创建验收,通过在高危行业中连续三年开展规范化建设,遏止工矿商贸领域事故多发势头,确保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三是开展大排查整治。在消防领域,该市建立三级消防安全网络化体系,开展各类专项检查,今年1-8月,监督检查单位1806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706份,办理行政处罚项目62个,实施“三停”单位18家,并对138家单位(个人)进行行政处罚。在工矿商贸企业领域,深入开展398家小化工以及喷涂、油漆加工、包装印刷、液氨等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单位和电镀加工等企业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在建筑施工领域,开展超重机械、深基坑、承重支模架、脚手架、高处作业等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组织进行文明施工、安全宣传、建筑工程质量等专项检查等。到目前为止,累计检查工地150家(次),处罚单位35家(次)。在特种设备领域,对豆腐、年糕、面条等加工作坊和浴室、洗衣店等单位使用的立式锅炉、蒸汽发生器进行排查摸底和整治,同时还深入开展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电梯安装维修改造以及其它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其间,共检查企业318家,检查特种设备602台,发出监察指令书92份,立案查处8件。

三、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强安支撑能力。该市率先在矿山行业中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在生产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由企业落实专人监管,通过信息化、视频化等科技手段,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安全生产自我监督管理模式。目前,该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专用车、民用爆炸物品运输专用车、出租车、旅游包车、工程运输车、公交车等七类车辆GPS安装率达到100%。305条渔船安装AIS避碰系统,所有露天矿山采用深孔爆破作业技术,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重点监管企业全面实施自动化控制技术。同时,该市率先在小化工生产企业中探索推广实施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事故隐患能早发现、早治理,成效十分明显。下步,该市拟建立集企业信息、实时监控、网格管理、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监管系统,实现与渔业监控、交通运输、工商信用等行业信息互通。

四、开展“示范化”建设,提升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一是开展安全宣教。组建宣传教育基地,通过设置教室、电教室、展示厅、报告厅、讲解厅,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定期讲解安全知识、安全规范和应急逃生技能等内容,以图片、动漫片、监控视频片段等形式宣传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等典型事故案例,发放安全小册子,放映安全生产宣教影片。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干部职工、企业员工进入基地集中学习参观,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事故防范和应急逃生能力。组建应急培训基地,组织农村消防队、道路协管员、联防队、综管员以及乡镇(街道)安监员、村(社区)安管员、企业安管员等开展安全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培训,确保事故发生时能“拉得出、打得响”。设置一批中小教室,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特种作业人员、汽车驾驶员等开展安全培训。与宁波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该市职技校联系对接,定期安排大学生、技校生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中实习,为企业培育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二是夯实基层基础。该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安监所、交管站(所),其中安监所专职在编干部68人。16个安监所具备委托执法能力。11个乡镇(街道)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余乡镇(街道)建立兼职消防队,而且都成立消防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该市313个村(社区)明确1-2名安全生产协管员,每年接受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努力,该市各类企业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的安全培训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深化示范创建。该市在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村(社区)、企业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化创建活动, 从2011年开始,每年创建2-3个乡镇(街道)、10个村(社区)和5家企业,计划到2015年,有80%以上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有30%以上的村(社区)和10%以上的标准化达标企业通过示范单位创建验收,到目前为止,该市已有8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45家企业通过示范化创建验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