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近年来以标准化、网格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推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以政府为主要倡导者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在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市场超市、文化娱乐等领域推广,破解了中小微企业大量技术和管理难题。如,安监部门聘请服务队伍对5个片区(慈城片区、洪塘片区、庄桥片区、甬江工业区片区、城区片区)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共排查企业1766家,发现安全隐患10384条,由街道进行督促整改,形成闭环;住建部门进一步发挥第三方专业力量,完善与监管人员的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管理,形成对监管力量有效补充。
二是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重点推进基层网格化建设,采取业务培训、每月巡查、每季考评、奖励补助等措施,实现“层级化管理、协管式巡查”管理模式,达到“1+1>2”的安全生产覆盖面效果。如,文广部门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一线安全监管作用,加强网吧禁烟的日常巡查;市场监管部门构建了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为节点,由乡镇街道行业部门协管员、村社区安全员、企业管理人员“三员”组成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每月对全区特种设备进行抽查。
三是开展职业卫生、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为有效弥补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的现实,全区落实经费37万,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一家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机构重点对全区85家涉及“三类行业”(汽车制造、铅蓄电池生产、水泥行业)的工业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同时,今年再次提高标准化免审换证要求,定期不定期对全区400余家标准化企业进行“回头看”,检查中发现的1500余条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实现闭环管理。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201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月报和季报工作,并对隐患排查系统中的企业信息进行更新维护,至目前,共有300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系统上报隐患,1~6月份共排查隐患16212条,整改率100%。
五是深入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安全风险源头管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攻坚年”活动,下发了《江北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每季度报送风险管控工作推进情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在此基础上,各地各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风险辨识及管控。属地方面:江北区孔浦街道的区域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另有10家试点企业(2家危化企业,8家一般工业企业)的辨识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部门方面:安监部门率先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中开展风险辨识;消防部门突出对公共娱乐场所、高层建筑、出租房等场所的排查整治,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提请政府挂牌督办;旅游部门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完成旅游经营单位危化品统计工作,确定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判断企业安全状态,以科学的方法辨识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及变化的途径,分析其触发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等。
六是谋划安全生产月宣传亮点。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十、百、千、万活动”、“安全生产线上知识竞赛”、“消防体验周”等一系列贴近基层一线、贴近生产生活、贴近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网络安全生产培训,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促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力量和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