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我县以此为契机,结合今冬以来降水偏多的实际,制定了“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提出以更高的标准、更准的警测、更足的准备、更实的举措总要求,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一、扭住关键使防汛备汛有条不紊。防汛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象山县时刻不忘这根安全弦,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细。一是严抓指挥系统运转。县防指主体由原水利部门向应急管理部门转隶后,县应急管理局不等不靠,会同水利和渔业局、电信等部门对全县防汛及水情遥测设施开展汛前拉动检查,确保指挥体系畅通,确保全县14个人工雨量报汛站、82个水雨情遥测站、16处视频监控点、6套单兵巡查系统、37处镇村视频会议系统、568个气象显示屏、200处水位告警系统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准确率均处于最优状态。二是狠抓渔业防台防汛。渔船和养殖人员众多是象山最大的实际,渔业防汛防台重中之重地位毋庸置疑。为此,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千名干部访渔(农)家,一线蹲点三服务”活动,历时3个月,全程脱产,实行“5+2”模式,按照镇清、村清、船清、人清“四清”要求,深入排查摸底,宣讲、督导、见证各项渔船防汛防台措施落地见效,确保渔业防汛防台托底可靠。三是细抓防汛物资储备。县防指专门下文规范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防汛物资储备,提出具体要求,及时补齐补全。目前,县级储备防汛麻袋5万余只、13艘冲锋舟及配套发动机、橡皮艇22艘及配套发动机13台,救生圈170个和救生衣150件;各乡镇(街道)与防汛任务较重村均配备防汛仓库,配有充足的雨衣、手电、铁锹、编织袋等必要防汛物资。
二、夯实根基使基层防汛规范运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始终把基层防汛防台抗旱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完善防汛责任制。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乡镇(街道)防汛组织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落实完善防汛责任制。同时,县防指对防汛防台预警发布、办公室工作流程、部门乡镇响应工作要求等进行清单式明确,确保防汛防台责任明晰,指挥简洁高效。二是充实应急队伍。各行政村成立信息预警、应急抢险、人员转移、后勤保障等工作小分队,及早进入防台防汛备战状态。目前,已归建县级防汛抢险队伍21支662人,乡镇级抢险救援队18支565人,村级抢险救援队500余支3000余人。三是更新信息系统。更新录入乡镇(街道)、村级防汛防台640名相关责任人员,运行调试乡镇卫星电话,推广使用防汛APP,逐步更新村级防汛形势图,便于指挥机构动态掌握信息。四是加强预案修编。在完成县防指本级和中型水库防汛预案的基础上,加紧对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区)防汛预案、县防指成员单位防汛预案、在建工程度汛方案编修的督促指导,确保汛前全部到位。
三、较真查改使问题隐患无处藏身。县防指本着“视风险为危险、视隐患为事故”的原则,坚持认真较真的工作态度,分级开展两个波次大检查,对问题隐患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一是开展辖内对口自查。各乡镇(街道)和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县防指下发的排查通知,重点对涉河工程围堰(便道)影响河道行洪、海塘与闸门老化沉降、山塘渗漏、中心城区低洼易涝点、河道围堰以及深基坑施工阶段的工程和邻近河流、山体及受台风、暴雨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进行大排查、大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68处。二是开展联合督导复查。在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县防指于3月中旬,召集水利和渔业、国土、住建、交通等部门组成的五个检查组,对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6个中型水库、3个工业园区进行汛前复查,重点突出中心城区东大河整治工程桥梁围堰影响河道行洪、丹西街道梧桐御府地质灾害点、爵溪街道白沙湾区块防洪隐患、爵溪街道石城山排涝泵站电气线路老化、西周镇下沈海塘维修加固工程进度缓慢等7处较大防汛隐患点位,查找各类隐患35处。三是建立对账销号机制。对排查问题隐患实行清单管理,将防汛隐患及整改要求反馈给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对影响面比较大的防汛隐患同时下发督办令,同时采取回头看、继续督办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到位,力争排查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隐患消除闭环管理。对不能在汛前完成整改的14处防汛隐患点,在下达隐患整改督办意见的同时,明确要求编制应急抢险预案、备足应急抢险必须的物资、人员和装备,逐一落实应急度汛相关措施,力保防汛工作“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