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班组事故应急与现场急救知识讲座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 发布日期:2019-05-29 , 点击数:820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 班组事故预防  1.事故基本知识  (1)事故的分类  根据事故的属性,可以把事故分为两大类,即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根据事故的原因,分为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根据生产事故产生的不同后果,又可把事故分为伤亡事故、物质损失事故和险肇事故。  (2)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国务院专门颁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于企业的伤亡事故管理,则应当把全部伤亡事故,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轻伤事故。无论上级机关要不要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企业自身必须把轻伤事故包括在严格管理范围之内。  (3)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已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2.事故原点及其特点  事故原点就是构成事故的最初起点。也就是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突变特征的,与事故发展过程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如火灾事故的第一起火点,爆炸事故的第一起爆点,车辆伤害事故的第一接触点等。  事故原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突变特征的点。2)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的点。3)事故原点是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与事故后果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  (4)查证事故原因的方法  事故原因就是事故原点处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激发条件和技术条件。激发条件主要指误操作和外界条件;技术条件是指事故发生的理化条件。查证事故原因的方法可采用:  ●直观查证法。凡是事故情况比较简单,能用定义法确定事故原点的事故,均可用此法确定事故原因。  ●因果图示法。就是利用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因果关系,来确定事故原因的方法。它是把事故原点处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条件,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根据因果关系,作出因果图。  ●技术分析法。就是根据事故原点的技术状态,与发生事故时的产品、工艺、操作、设备运行等情况密切结合,分析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缺陷与外界条件对事故原点所起的激发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用前两种方法查证事故原因的事故情况。  (5)怎样查清事故责任  分清事故性质,主要是划清事故的界限,弄清事故是责任事故、自然事故、还是有意破坏。为领导机构对当事人的处理提供依据。  责任事故是由于人的失误或失职造成的非预谋性事故;自然事故是人力不可抗拒的非人为事故;有意破坏则是有预谋的人为破坏事件。  在事故原点和事故原因查证落实以后,就可以对事故性质进行分析。无论哪类性质的事故,都要对事故隐患的形成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从中确定主要原因,明确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以及主要责任者。以便吸取事故教训,改进工作,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6)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  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了这样认识,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人因"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或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更主要的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  行为科学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挫折行为研究、注意与安全行为、事故心理结构、人的意识过程等理论和规律都有助于研究和分析事故的原因。  2.预防的“三P” 、“三E”策略  (1)3P系统策略—预防●应急●教训  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在班组安全管理中,我们将其归纳为:事前预防(Prevention)、事中应急(Pacification)、事后教训(Precept)的“3P”策略。  ●超前预防策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如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  以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预防特色为切入,实行预防为主、超前管理的战略,做到了“七个强化”:  a.抓基础管理—强化”三同时”和危险预评价;  b.抓制度建设—强化安全制度和规程的有效执行;  c.抓宣传教育—强化全员危机意识和素质;  d.抓安全监督—强化关键岗位和高风险作业的现场监督;  e.抓风险监管—强化对隐患、缺陷和危险源的监管;  f. 抓合同管理—强化员工合同和承包商合同管理;  g.抓消防建设—强化消防安全的自防自救能力。  ●事中应急策略——未雨绸缪,应急有效  事中应急策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应急准备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恢复工作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事故教训策略——鉴往知来,引以为戒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案例回顾,针对国内外安全、环保事故,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处理、防范措施进行分类整理,,尤其在基层的班前班后会,通过让一线员工直观的感受到因为违章等低级错误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血的教训,使其重视安全操作,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保安全的氛围。  (2)3E系统工程——科技●管理●教育  ●工程技术(Engineering)——科技兴安,本质安全  “科学为导,技术为先”,注重先进技术措施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自身的技术安全性,改善员工的安全工作条件,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科学管理(Enforcement) ——现代管理,系统防范  倡导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采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组织生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体系等,不断追求炼化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和体系的科学化、现代化。  ●教育培训(Education) ——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用最先进的方法提供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升华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决策素质;提高各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能素质;提升安全专业人员的理论与业务素质;强化员工安全保障的岗位操作能力素质。  3.班组如何做好事故预防  (1)从安全教育入手  安全意识教育:这里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教育.这些教育都要结合本班组的实际生产情况学习和教育。学习要有目的性,使受教育者在生产中正确地运用和掌握.有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正确处理各种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安全生产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安全技术教育:班组长或兼职安全员,要在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连这方面的知识都不懂,如何使每个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哪些是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状态呢?甚至把明明是不安全因素还误认为是正确的,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就能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好自我保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也是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不能忽视,我们的防护用品与工具都是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因此,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好防护用品及操作工具,关系到每个工人的切身利益。  (2)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和处理本班组的不安全因素  班组长文化水平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学习,不去调查研究,不去注意本班组在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尤其是搞矿业生产的,更要带头去调查研究本班组在生产进程中易发事故的正确处理。特别是在处理事故时,要自觉地帮助每个职工,不冒脸作业,对不安全因素采取妥善措施。加强劳动保护,这是每个矿工都要遵守和做到的。  (3)预防事故的因素  任何事故的出现都包括孕育、发展、发生三个阶段。  发生人身事故,有许多因素,基本因素是人、物、环境和安全管理。人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包括班组长和操作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企业安全工作好坏的关键。  班组长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否贯彻落实.因为班组是搞生产的,搞生产就必然牵涉到安全生产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这些都要靠班组长具体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生产程序,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作为班组长,在这种时候,能及时制止或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就不会有事故隐患存在,安全生产就有了保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能真正体现在班组。  第二因素是物、动力、机械设备、工器具及生产安排等。  因为物质本身就有不安全属性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作为班组长,在开工之前,首先要检查本班组所用的一切运转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正常,不能带“病”进行生产。其次,除了人的因素以外,一些事故往往就是因为存在物的不安全因素所致.在操作中一些安全意识淡薄的人,认为有一点小问题、小毛病不要紧,拿起来就操作,在这节骨眼上,班组长就要永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句名言,这个苦就是事故之苦,是流血、伤亡之苦,难道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还小吗!还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吗!  第三因素是环境,尤其是生产环境,如巷道的温度,通风效果,现场作业时的照明、噪声、设备振动及有害气体等,都有可能产生人身伤亡事故,这就要靠班组长在抓生产的同时管理好生产环境,使职工一进入作业面时,感到心情舒畅,精神良好,有安全感。  班组安全管理不善是激发事故的第四因素,从直接原因看,发生事故是由人、物、环境所引起的,但实质上三种因素都有人的原因,是靠人去管理,靠人去掌握,靠人去改造或创造的,人是占主导地位的。  班组预防事故,主要是要防患于未然。班组发生事故有三种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管理原因。这是全面治理好班组预防事故的基本要素。  建立健全班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安全作业四项制度,做到班前安全检查“确认制”,工作中坚持“巡回检查制”,多人作业相互“互保制”,现场隐患整改“指令制”。安全工作班前有部署,班中有检查,班后有总结的管理程序,是搞好班组预防事故的基本要点;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要做好安全记录,有安全活动内容,记事故隐患,记其他班组的事故教训。通过对安全记录的分析整理,积累经验,掌握安全生产规律,使安全措施的针对性更强,并结合本班组的实际生产情况,发动每个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献计献策,开展群众性的事故预想、预知、预测活动,确定预防事故的重点,制订出预防措施,采取实用、易懂、易会、易做到的一些安全措施,就能在生产过程中防止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发生,改变过去那种在安全生产上出了事故再重视、再管理的被动局面.  (4)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班组长在接到本月任务后,先要了解生产方案,生产顺序,作业环境,所需设备的性能及保养情况,人员合理安排与使用等一些有关安全的问题和决策手段,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搞好事故预防工作。在生产中紧而不慌,忙耐不乱,分配工作时先要布置好安全工作。向领导汇报生产情况时,先汇报安全情况。生产中有了故障,思想上要把安全二字放在首位。碰到农忙、节假日前后的生产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检查,查思想,查安全隐患,查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职工思想隐患,这种隐患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在班组开展同工种与异工种的自检、互检、同检的安全生产活动,开展百日无事故活动.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得好的工人,要表扬和鼓励,做得差的工人,要批评教育,要在班组中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我要安全的觉悟,我会安全的技能,我尽安全的责任,我保安全的任务。要有时时讲安全,处处要安全,事事有安全的自觉行动.  二 班组事故应急  1.应急预案的作用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制订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  ●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  ●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应急预案的编写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编制。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参照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l8218?2000进行。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就是系统地确定和评估重大危险源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故和可能导致什么紧急事件,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危害程度如何等。  生产经营单位所做的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应包括被考虑的最严重事件  ●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  ●对潜在事故的描绘 (如容器爆炸、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火灾等);  ●对泄漏物质数量的预测 (有毒、易燃、爆炸);  ●对泄漏物质扩散的计算 (气体或蒸发液体);  ●有害效应的评估 (毒、热辐射、爆炸波);  ●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  ●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  ●事件之间的联系;  ●每一个事件的后果。  为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重点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2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分析的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包括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  ●危险报警  a)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报警装置以保证将任何突发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工人和非现场人员,使其能迅速做出相应决定。  b)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熟悉报警步骤,以确保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c)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危险设施规模考虑是否建立紧急报警系统。  d)在需要安装报警系统时,应在多处安装报警装置,并达到一定的数量,以保证报警系统正常、有效工作。  e)在噪声较严重的地方,生产经营单位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在现场工作的人员。  f)在工作场所报警系统报警时,为能尽快通知场外应急服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建立一个可靠的通讯系统。  ●通讯联络方法:  a)与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包括召集重大危险源其他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联络方法。  b)与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方法,包括与场外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络方法等。 ;  c)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联络方法等。  ●应急控制系统 :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予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其主要要求如下: ;  a)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 ;  b)应急控制中心的组成;  c)应能够顺利接收外部信息,具有向事故现场及现场外管理人员发送指令的能力;  d)一般情况下,控制中心应包括的设施和资料;  e)现场总指挥及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f)现场人员的行动推测;  g)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准则;  h)现场措施;  i)设施关闭程序。  (3)演练与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演练可以验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对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现场危险设施和危险物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应把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人员。  3.班组应急管理中的“四个一”  班组员工在应急中应掌握“四个一”,即“一图一点一号一法”。其中:  (1)“一图”——逃生路线图。所有作业现场发生突发事故,班组员工除了抢救身边的伤者,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救灾抢险,而是逃生,这是现代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既然是逃生,就要事先熟悉现场逃生路线,班组应急演习也是为了熟悉这条逃生路线,否则急来抱佛脚,乱了方向,成为无头的苍蝇。  (2) “一点”——紧急集合点。紧急集合地点是逃生路线的终点。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紧急疏散后,集中到此点,便于应急指挥部门点名,核实员工人数,如有缺员,可以立即展开寻救。  (3) “一号”——报警电话号码。报警电话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火警119,急救120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作为班组员工,仅仅知道这两个号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所说的“一号”,  首先是指所在单位的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号码,以及你的直接上级领导的电话。  (4) “一法”——常用的急救方法。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在第一时间内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争取挽救伤者的机会,对于减少人员伤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现场急救与逃生  1.事故现场急救原则  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各类工伤事故,为了减少和避免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每个职工都应了解一些常见事故发生以后的救护和自救技术,才能做到临危不乱,  化险为夷。职业伤害急救原则如下:  (1)遇到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元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病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部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颂、使呼吸道通畅,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7)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8)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2.急救时首先要对病人做的检查  现场急救,人命关天,现场急救时的检查不容许像在医院中那样全面细致地进行,但是在给病人做急救处理之前,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主要伤情,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对重要的体征不能忽略遗漏。所以现场急救的检查要抓住重点。  首先要检查心脏跳动情况。心跳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一10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病人,心跳多增快,但力量较弱,摸脉搏时觉脉细而快,每分钟跳120次以上时多为早期休克。当病人死亡时,心跳停止。  其次是检查呼吸。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病人的呼吸多变快、变浅、不规则;当病人临死前,呼吸变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呼吸。在观察危重病人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难以看到胸部明显的起伏,可以用l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病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来判定还有无呼吸。  最后看瞳孔。正常人两个眼睛的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照来时可以迅速收缩。当病人受到严重伤害,两侧的瞳孔可以不一般大,可能缩小或扩大。当用电筒突然刺激瞳孔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  3.急救常识  (1)心肺复苏急救  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采用心肺复苏法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现场急救。  (2)伤口处置急救  人体在突发事故中引起的创伤,如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碾伤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造成出血征象,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另外有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3)触电急救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首先应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并请医生前来治疗。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己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急救;若二者都已停止,则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并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能中止急救。  ●若触电的同时发生外伤,应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以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对于严重的外伤,在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进行处理,如伤口出血,应予以止血,进行包扎,以防感染。  ●救护人员切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千燥绝缘的工具。救护人员最好只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为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摔倒,应准确判断触电者倒下的方向,特别是触电者身在高处的情况下,更要采取防摔措施。  ●人在触电后,有时会有较长时间的“假死”,因此,救护人员应耐心进行抢救,不可轻易中止。但切不可给触电者打强心针。  ●触电后,即使触电者表面的伤害看起来不严重,也必须接受医生的诊治。因为身体内部可能会有严重的烧伤。
责任编辑: 刘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