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汛期来临,各地将进入地质灾害高发期。目前,宁海县已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下一步将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宁海县地形地貌多样,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之一。一直以来,该县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原则,推动地灾防治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截至目前,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减少66%,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下降46%,连续28年无地灾人员伤亡。
打造地灾监测预警体系。近年来,持续加大地质灾害点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在配备计算机、数码摄像机和便携式GPS定位仪等办公设备的基础上,建立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通过集成突发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运用,建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在桑洲、深甽、越溪、一市、黄坛等地14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安装16个地质灾害自动监测仪,对雨量、土壤含水率、水位、裂缝大小等数据实时高精度监测。其中,桑洲镇南山章、六峰、江下等3处还安装了滑坡自动监测仪,只要山体发生位移等情况,监测仪就能第一时间感应,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科学性。
健全地灾群测群防体系。通过层层落实县、乡、村、点监测责任,完善地灾防治动态巡查、汛期值守、应急抢险、临灾处置等机制。应用地灾应急指挥系统,完成水利、气象、乡镇(街道)等多部门间的数据互通,实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信息快速上报、远程会商、精准处置;依托乡镇、街道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识灾防灾、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实行网格化管控,逐一落实地质灾害点管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68人,加强重点监测灾害点附近路段、靠山景点、农居、水库、道路等高危区域巡逻排查。
推行地灾综合治理体系。以“分类治理”思路合理消除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隐患,对一时无法用工程治理、移民搬迁成本相对低廉的隐患点,提前启动搬迁计划。结合民宿经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中心镇发展。对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隐患点,积极运用专家技术队伍支撑,针对性地采用挡土墙、削坡、清坡、截(排)水沟、锚杆加固等单个或多个措施因地制宜、结合并用。同时,倒排时间、严控工程质量,加强对在建工程检查、巡查和抽查,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治理工程。针对部分偏远隐患点,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向群众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截至目前,我县地质灾害点已治理核销35处,正在治理或已交工10处,监测点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