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余姚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精准谋划,提前行动,全力筑牢防汛抗旱“堡垒”。
一是组织会商研判。市防指办已先后多次组织气象、水利、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现场会商,提前研判天气形势,及早做好预警防范。
二是加强对接工作检查。乡镇(街道)督促指导各村(居)落实好转移对接机制,加强对接工作检查。要落实“乡镇街道领导联系村(居)”制度,联村领导干部平时要指导所联系村(居)的转移对接工作,临灾时要督导转移对接工作切实到位。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7家、宁波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8家、省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93家。今年继续创建48家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全面提升避灾安置能力,使全市村(社区)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总数达140余家,规范化率达60%以上。
三是加强汛前检查。开展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盯紧水库、围涂、海塘、堤防等重要工程和涉及房屋的安全;指导有关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责,梳理防汛防台工作重点,制定台风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提升工作任务计划表;开展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
四是加强物资储备。汛期要备足备好防汛物资,加大物资储备工作力度,按照物资储备标准要求,建立防汛物资储备体系,确保防汛防台物资储备数量足额、管理规范。
五是健全共享机制。我市防指办与市气象局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在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应急会商、技术交流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