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同推进沿街店铺安全专项整治。结合“两小”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协同沿街店铺安全专项整治。以镇(乡)街道为单位,以村(社区)为单元,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作用,组织网格员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摸,建立沿街店铺清单和滚动排摸机制。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是否存在使用违法建筑进行生产经营,否存在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不完整不好用,是否存在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以及油烟管道定期清洗、液化石油气使用等安全状况。截至目前,共排查沿街店铺9115家,发现隐患2851个,完成整改1322家,一批违规住人、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安全等重点问题得以有效整治落实。
二、集中开展居住出租房屋及电瓶车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整治。4月初以来,海曙区委、区政府抽调7个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居住出租房屋及电瓶车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落实相关工作。全面梳理了出租房领域涉及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制定下发分类整治最低标准,明确了居住出租房屋消防隐患整治“七个一律”要求,发布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场所消防安全安装要点,明确了整治方向,统一了工作部署安排。截至目前,全区已核查出租房268013户,完成排查总数的110.1%。共计下发整改通知书110628份,完成隐患整改99451处,整改率89.8%;已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智能)充电桩418处,共4685个充电口。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区住宅类火灾事故发生数比去年同期下降46.67%,与电瓶车相关的火灾事故与去年同比下降88.89%。
三、试点推进村级工业集聚区安全整治管理。为探索解决村级工业集聚区安全“无人管、不会管、管不了”、隐患问题不少的监管难题。我们选择集士港作为试点,尝试引入社会化服务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落实园区管理主体责任。以村委会为主要牵头单位,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园区业主或园区所在的网格长为主要管理人员。建章立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二是试点社会化服务。以村为单位,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村辖的260家企业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服务,系统、专业地指导园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根据企业情况以每月到每季度不等的检查频次,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出具检查报告。帮助园区企业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定期实施风险评估,确保隐患整改闭环。三是加强部门指导督促。由区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写了《小微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指南》,明确各级园区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指导园区管理人员有序落实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