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深刻,作为拥有722公里管道的浙江省,是否吸取了事故教训?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管理如何?1月14日至16日,记者跟随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监管一司监察专员郭新庆为组长的暗查组赴浙江对下沙站、嘉兴站、屠甸站3个输气站场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科学管理方法,让随行的专家表示赞同,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担忧。
突击检查,发现管理亮点
站场建设标准化
彩砖区分地下管线
本次暗查由郭新庆带队,同行的还有一司主任科员梁成钢和两名专家,再加上记者和中央电视台的两名同行,一共七人。
1月14日13时30分,暗查组到达杭州萧山机场,此时郭新庆才宣布,14日下午直奔位于杭州市下沙区的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公司下沙分输站,后面的行程待定。
15时20分,暗查组到达下沙站。说明来意后,暗查组表示要到站场看看情况,站长朱靖面露难色。他说:“不好意思,我必须对大家进行入场前的安全教育,同时呢,请各位遵守我们的规定,把手机、相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放到火种存放处。”
就这样,在交电子设备、穿防静电服、填写访客登记、佩戴参观证、释放静电后,暗查组终于进入了工作区。
“这才对,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允许我们进入,那就要出大问题了。一行人站在站场外接受安全教育,也是一道风景。”来自中石化胜利油田设计院的专家胡盟明对此表示肯定。
进入站场后,用不同颜色彩砖铺成的地面引起了专家吕连海的注意。“你这个地面彩砖,是怎么个铺法?”吕连海问。
“地面铺的彩砖,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管线。红色砖,下面走的是放空管道。黄色砖,下面是输气管道。”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经理虞玮向专家介绍道。
吕连海来自中石化集团公司油田管理部,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我去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所辖的多个站场,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铺砖方法,既美观,又能明确管道走向,值得‘三大油’学习。”吕连海对此做法极为赞赏。
1月15日,暗查组陆续检查了嘉兴站和屠甸站,和下沙站一样,地面都采用了一样的铺砖方法。
据虞玮介绍,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所有输气站场,全部由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全省23个站场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
虞玮所说的标准化管理,令暗查组一行深有体会。除彩砖的铺设外,暗查组检查的3个站场,从建筑外观到绿化带,从露天站场安全警示陈设到办公室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文件,都整齐划一。特别是嘉兴站和屠甸站,平面布局基本相同,甚至连办公楼的窗户都是一样的。
郭新庆发现,在3个站场,设备上的螺栓全部套上了同样颜色的螺栓帽,为的就是防腐蚀,延缓设备老化。“看得出来,他们在细节上下了工夫。” 郭新庆面露笑容。
阴保数据规范
UPS超一般要求
“1月15日上午,我在嘉兴站把整个阴极保护数据翻看了一遍,翻完以后我就开玩笑说,‘怎么这么好啊’,整个排流的情况,日常漏点、防腐点的修整,整个检测数据,就像教科书一样,数据都在标准之内。按照站场配备的恒电位仪,数据要求一般在-0.85到1.2之间,我查看了嘉兴站2013年以来的所有数据,几乎都在-1.0至-1.1之间。衡量一条管线安全不安全,阴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项。”胡盟明说。
在3个站场,吕连海仔细查看了配电室的UPS电源(不间断电源),并在本子上做了记录。他说:“一般UPS电源保证1小时就够用了,我们看的3个站场,有能持续供电24小时的,有8小时的,有4小时的,都比要求的1小时要长得多。再加上天然气发电机,即使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断电,也能确保输气系统和仪器正常运行。”
对于UPS电源,嘉兴站的工作人员颇感自豪:“去年台风‘菲特’来的时候,附近的村庄都断电了,就我们这儿没事,UPS电源保障了仪器的正常运行。”
仔细查问,暴露不少问题
暗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先天设计造成,还是后期管理引起,都令郭新庆和两名专家充满担忧。他们一边查问题,一边为整改这些问题出谋划策。
电缆沟未封闭填充
消防安全细节不到位
1月14日下午,暗查组在下沙站检查,两名专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请把电缆沟上面的水泥盖板掀开,我看一下。”胡盟明向站场工作人员提出要求。
待工作人员掀开电缆沟盖板后,胡盟明表情立马严肃起来:“你们做得不对啊!在输气站场,所有地下空间必须封闭填充,避免油气积聚爆炸,你们却没有这样做。”工作人员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朱靖看起来也不明白这一要求。
“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你们必须整改。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填沙,这个方法操作最简单,成本也很低。”专家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在1月15日对嘉兴站和屠甸站的检查中,专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暗查组还发现了多个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1月15日上午,胡盟明在嘉兴站检查时发现,嘉兴站使用天然气发电,而且发电机与办公室同处一栋建筑内,天然气管道直接接在发电机上,一旦发生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工作人员只在发电机上方安装了烟雾探测器。
“我不主张将发电机放在办公楼内,如果实在无法克服困难,必须放在一栋建筑里的话,我建议你们配置一把手持式燃气探测仪,平时将门窗打开通风,风机打开,万一有轻微泄漏,确保不发生爆炸。”胡盟明说。
郭新庆在检查中特别关注消防器材。1月15日下午,在屠甸站工作区,他查看了消火栓后指着旁边的灭火器说:“你们看,放在这个存储室里的可移动式灭火器,本来是在紧急情况下用来灭火的,你们却把把手放在里面,很难拉出来。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在下沙站,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有,在嘉兴站,我们没有看到可移动式灭火器,需要补齐。”
走出工作站,郭新庆直接奔向发电室,查看存放在那里的灭火器。“这有问题!接头是松动的!”他指着灭火器胶皮管接头严厉指出。
“不会啊,就是这样的。”屠甸站的工作人员解释道。“怎么可能呢?你看这只,就是结实的,这才是正常的。”郭新庆一口否定了工作人员的解释。
“拧拧看,能不能拧紧。”郭新庆边说边干,拧了几圈,接口果然被拧紧了。“这些小问题,千万别忽视,举手就能做好的,为什么不做好呢?”
临时办公楼紧邻站场
远远不够安全距离
1月14日下午,暗查组一进入下沙站,就看到了一排排的临时板房,连同办公楼在内,都属于临时搭建的工棚。最令人担忧的,是紧邻管线区的临时办公楼。
“这个距离肯定是有问题的,目测只有六七米,肯定没有达到安全距离。”胡盟明一语击中要害。
“是这样的,下沙站正在建抢修维修中心,这些临时工棚是宿舍。另外,公司将为下沙站新建办公楼和员工宿舍楼。现在这是临时情况。”虞玮向专家解释。
“你们这是几级站场?”胡盟明继续发问。
“五级。”虞玮答道。
“五级,按照国家规定,安全距离必须达到36米。在新建建筑时,一定要注意。”话音未落,他把目光投向站场外的建筑。“墙外的建筑是后建的吗?这个距离,虽然满足安全距离,但是仍不理想。”
听到这句话,虞玮也有点无可奈何。“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场外,就不归我们管了。我们最初建立下沙站时,周围都是农田,现在已经是城市了。”
“专家说得对,不管怎么样,在新建建筑时,都一定要确保安全距离。现在的情况是,办公楼与管线区距离很近,这样太危险了。你们还是抓紧时间赶快解决这个问题吧!”郭新庆说。
设计不满足现在需求
放空方式亟待改变
暗查组检查的3个站场,天然气放空方式全部采用的是冷放空。据胡盟明介绍,一般天然气放空分为冷放空和热放空,冷放空只是把天然气放空,而不点燃;热放空也叫火炬,是通过点火方式将要放空的天然气处理掉。放空系统是天然气站场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关系到输气管道和处理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是选择冷放空还是热放空要根据具体的放空量确定。我们检查的3个站场,目前都是采用冷放空的方式,这是不合理的。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输气量达到每小时4万立方米,就要使用热放空,必须上火炬。据我们这几天了解,这几个站的输气量是超过每小时4万立方米的,下沙站的问题更严重。不知道这是前期设计的问题,还是后来有哪些变化,你们能否解释一下?”1月16日上午,暗查组与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公司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胡盟明毫不客气地向对方提问。
虞玮说:“是这样,嘉兴站和屠甸站,设计输气量是每小时4万立方米以下的,同时我们安装了节流限制阀,通过了专家论证。至于下沙站,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下沙站是后来扩建的,从本来的杭甬线到现在又增设了杭嘉线,输气量增大了,并且我们打算上压缩机,输气量会增大。我们会按照专家说的,一定抓紧时间整改。”
胡盟明建议,应该对如何放空重新进行专家论证,选择正确的放空方法,以解决设计无法满足现在需求的问题。
应急处置不熟悉
员工教育须加强
1月14日,在下沙站,吕连海拿起该站的应急预案,向一名工作人员提问。“万一发生天然气泄漏,你知道该怎么做吗?你能在应急预案里找到吗?”
接到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连忙翻找起来,先满本书找,后又按照目录查找,都没有找到相应的答案。随后,这名工作人员又转向他们的站长朱靖求助。约10分钟后,朱靖拿着一本《职工岗位职能》找到专家。
“这名工作人员才参加工作不久,有些工作并不熟悉。关于天然气泄漏的应急处置,公司都写在这本册子里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都要讲到。”朱靖向专家解释道。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员工在第一线,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在第一时间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他找了半天都找不到,这太不应该,说明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仍需要加强。另外,此类问题都应该写在应急预案里,不能只出现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只有按照预案步骤写清一二三四,关键时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吕连海对该站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无法放心,明确指出问题所在。
为了解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吕连海在3个站场,分别找工作人员,就ESD(紧急关停系统)的功能进行提问。得到的结果并不乐观,很少有人能完全答对。
在嘉兴站,吕连海指着放在桌子上的ESD装置对两名年轻工作人员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吗?”
“紧急放空用的。当有火灾发生时,切断进气和输气,全线放空。”一名工作人员充满自信地回答,却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那么这3个字母是什么意思?”吕连海继续提问。
“紧急放空装置。”另一名工作人员同样肯定地说。
“你们都是这么学的吗?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吕连海继续提问。
“嗯。”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告诉你们,你们说得都不对,ESD是紧急关停系统,是先把进出阀全都关闭后,紧跟着放空,而不是简单地放空。”吕连海耐心地向两人传授知识。
吕连海在回程路上仍在担忧:“这两天的检查,我发现一个问题,这3个站场,很多员工都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基础素质高,但经验不足,特别是应急处置能力差,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必须重视起来。”
1月16日,暗查组结束检查返京前,郭新庆对被暗查企业领导再次叮嘱:“你们的总体情况是不错的,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值得学习。但是,千万不要自满,因为同样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或许是小问题,可小问题也是大隐患,一定要引起重视,要盯紧这些细节。专家查出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全部问题,你们一定要举一反三,重新进行排查、整改,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