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慈溪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雨量最大、影响时间最长的台风,刷新了慈溪多项气象水文数据历史极值。面对“烟花”的来势汹汹,慈溪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防大汛、救大灾”的理念,团结领导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坚决贯彻中央、省、宁波关于防汛防台工作的指示要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连续奋战,取得了防御“烟花”工作的全面胜利,打赢了今年防汛防台首仗。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主动靠前指挥,发挥“关键作用”。此次“烟花”台风历时时间长、影响大、情况复杂,慈溪市委、市政府领导本着“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亲临一线、周密部署、夜以继日、靠前指挥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工作。7月22日14时,市防指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后,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按响应级别,先后坐镇防汛防台指挥中心指挥。期间共召开防台风部署会六次、听取汇报五次、专题会商两次,并多次参与宁波市防指视频连线。应急响应期间,宁波市委副书记宋越舜来我市和杭州湾新区实地指导检查两地防汛防台各项准备工作,宁波市委常委、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沙忠明带队督查指导我市抗台工作,市领导多次带队到重点场所现场落实防台工作,市防指副指挥分组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开展防台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受淹严重的横河镇坐镇一线指挥救援。市防指成员单位派员进驻指挥部。全市机关、镇街积极履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防台救灾工作,全体干部周末在岗上班。
二是预测预报精准,调度措施得当,实现“最优方案”。慈溪市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耳目和尖兵作用,严密监测、加强会商、滚动预报、及时预警,全力以赴做好防台抢险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科学预测台风动态,较为准确地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防御建议。水利部门首创“水利一张图”多源全景平台,对全市水库、山塘海塘运行实施全天候监控,精准联动全市域169座雨量、水位、流量站等水文遥测设施,加强水库溢洪、海闸排涝、河网退水、山洪灾害等监测预警,及时跟进台风降雨预测和河网蓄泄。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针对台风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联合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多频次向社会发布气象动态、防台预警。市防指其他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按照市防指部署和职责做好相应工作,每日报告工作动态,遇险情随时上报。
三是协作配合到位,防范救援有力,确保“绝对安全”。各镇(街道),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全面排查辖区内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海涉渔、易积水点、建筑工地、危旧房等薄弱环节,确保应转尽转,人性化安置,不留一人。期间,巡查地质灾害风险点95处,出动855人次;巡查山塘水库550处,出动2651人次;共转移各类人员19706人。市教育局迅速响应市防指办要求,及时开辟临时安置场所,市卫生健康局积极配合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转移人员安全。慈溪市牢牢把握海塘海域等台风防御风险隐患重点,探索“市区联防”机制,由市水利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相关部门,慈溪市与杭州湾新区协同参与,沿海7个乡镇共同做好沿海一线海塘联防联控工作,设立硬隔离卡扣15个,落实值守人员40人、巡查车14辆,确保海塘海域防线“不断档、不空缺”。市应急管理局围绕“人员、物资、装备”三要素,整合全市应急资源,备急备险,确保发生灾情时队伍拉得出,物资用得上。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组织12支180人的镇级应急救援队紧急驰援横河,全市各类社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投身防汛防台救援工作不计其数。市综合执法局、交通、水利、供电、通信等部门着眼城市内涝防范和城市运行保障,投入人力物力,加快基础设施的险情抢修工作,台风期间,全市供水、供电、供气等运行正常,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内涝。
四是细致有序推进,灾后恢复迅速,实现“最小损失”。台风过后,各镇(街道)、部门及时开展了转移人员返回前的场所安全评估检查工作,在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人员回迁。自然资源规划、交通等部门全力排除地质灾害隐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7月29日,交通部门及早发现、迅速抢修,避免了一起路面塌方安全事故。守牢安全底线,加快复工复产,突出受损基础设施和房屋安全、施工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和消杀工作。及时对受灾农作物抢救回收,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行动,及时做好灾后保险勘查赔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