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浅谈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侧磨的处理措施

作者:吕力虎 , 来源: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1-08-03 , 点击数:270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柔性接触网线岔一般设置在车辆段、停车场、联络线、上下行渡线等重点区段,属接触网系统的重点设备之一。为了保证电客车受电弓能安全平滑地从一条接触线过渡到另一条接触线上,同时过渡期间不发生接触线侧磨现象,保证线岔参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接触网线岔侧磨处理经验,阐述了柔性接触网线岔侧磨发生的原因和侧磨处理的解决方法。为后续线路线岔侧磨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线岔;侧磨;方法;

1概况

1.1宁波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接触网出、入段线及试车线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方式(直链型—承力索和接触线布置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承力索布置在接触线正上方),车辆基地及停车场接触网采用弹性简单悬挂方式,在库内,接触悬挂采用吊索结构。

1.2线岔主要安装形式

根据悬挂类型的不同,安装形式上也有不同要求,线岔分为DD型、DS型和SS型三种。

1、D型线岔结构:

D型线岔是两单线相交,由一根限制管、两个定位线夹和固定限制管的螺栓组成。

  1. DS型线岔结构:

    DS型线岔是单线与双线相交,由两根限制管、四个定位线夹和固定限制管的螺栓组成。

     

    3、SS型线岔结构:

    SS型线岔是两组双线相交,由两根限制管、四个定位线夹和固定限制管的螺栓组成。

    1.3道岔检修标准

    1、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

       1)交叉点位置                                

    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2)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

    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

    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

   3)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1~3mm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在平均温度时,线岔的中点应位于接触线的交叉点上,极限温度时接触线不得卡滞。

   4)始触区

在线岔处两支接触线中一支水平投影距另一线路中心距离为600~1050mm范围内为线岔始触区,在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含定位线夹、电联接线夹、吊弦线夹等)。在始触区范围内侧线(含渡线)比正线抬高20~30mm。

5)其它

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线岔定位拉出值200mm。

线岔始触区两端安装有螺栓式吊弦线夹时,其螺栓螺纹外露端应朝向受电弓运行方向的外侧,以免碰触受电弓,确保运行安全。

在始触区范围内,两轨间距800mm处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

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

    2、复式道岔

1)交叉点位置

复式交分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对称中心轴正上方;对于交叉渡线,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正上方处。

2)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的接触线10~30mm,非支抬高量在两线间距500处不低于80mm。

3)线岔定位处拉出值为200mm,允许误差±30mm。

4)在两轨间距800mm处两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同一侧。

2线岔侧磨原因分析

2.1线岔参数不符合要求引起接触线侧磨

1、新线刚接管或道岔改动后难免会引起线岔参数变化不达标,如拉出值、500处、岔心等超标引起接触线侧磨现象。

2、线岔处限制管安装不标准接触线与限制管间距过大引起侧磨。

3、受电弓在正常运行时,会有一个向上的抬升力从而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良好,同时接触悬挂也会有一个向上的抬升量。当受电弓由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弓角开始接触正线接触线”至 “受电弓完全位于受电弓上方”这一过程中,正线未完全抬升至受电弓上方时,受电弓弓角与接触线的接触压力较大,导致接触线侧磨严重。如下图:

QQ图片20210803144631.png 

1  受电弓开始碰触接触线

2.2受电弓肩架圆弧点处未打磨有明显棱角,碳滑板和受电弓肩架圆弧连接处不平滑过渡,均会引起与接触线不正常接触从而引起线岔处接触线侧磨。

3线岔侧磨处理措施

3.1因参数不达标或限制管与接触线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的侧磨处理。

1、检查线岔处拉出值、导高、岔心位置、500处高差是否符合标准,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在参数等都达标的状态下同时检查接触线交叉点处接触线与限制管的间隙,确保间隙在1-3mm之间(可调整固定限制管的螺栓),防止受电弓从侧线支接触线正常运行始触正线支接触线时,正线抬高不足引起侧磨。

2、利用交叉吊弦和刚性吊弦(可用接触线制作)处理线岔侧磨方法,以一支双承双导一支为单承单导为例,在两接触线相距550-600mm处,安装柔性交叉吊弦,同时安装刚性吊弦。如下图:

 QQ图片20210803144729.png

2、吊弦安装图

通过加装交叉吊弦和刚性吊弦后,受电弓运行至刚性吊弦时,侧线接触悬挂向上抬升同时带动正线支接触悬挂向上抬升,减小了受电弓与正线支的接触压力,从而降低接触线磨耗。如下图:

 QQ图片20210803144801.png

3、受电弓通过线岔图

3.2针对受电弓与接触线的不正常接触引起的侧磨处理方法

1、受电弓在第一投入使用前,对受电弓肩架圆弧区两侧进行打磨,将棱角打磨成圆弧状,使得受电弓在开始碰触接触线的瞬间接触线位于受电弓肩架圆弧区的上表面上,形成线面接触。

2、受电弓碳滑板在更换后,对受电弓肩架圆弧区与碳滑板连接处进行打磨至平滑过渡,避免出现碳滑板侧面卡磨接触线。

4结束语

线岔作为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证线岔参数的正常和弓网之间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线岔侧磨隐患重大,严重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断线和钻弓等重大事故。我们只有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检修维护水平,为新线和既有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