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创新监管模式 破解监管难题——江北区庄桥街道首创村级物业出租审核备案制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 发布日期:2021-10-29 , 点击数:457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年以来,江北区庄桥街道以消灭村(社)安全死角、严控村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为出发点,首次建立起村级物业出租审核备案制度,由包括应急管理所在内的多部门对村级物业出租进行审核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隐患的产生,减少村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助力基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政府部门审核把关,当好“守门员”。为切实解决村(社)专业知识匮乏、安全监管能力不高的问题,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作用,帮助村(社)把好“安全关”、守好“安全门”。一是依托专业力量。村(社)将计划出租的场所和引进的业态上报到街道应急管理所,专业人员按照行业危险性进行初步辨别,对可能存在危险生产工艺的拟入驻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实地察看生产设备、使用原材料等详细情况,初步判断企业是否可入驻。二是分类落实举措。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落实相关举措,确保入驻企业安全可靠。对可以入驻的企业进行安全交底,同时做好开工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由应急管理所在《庄桥街道村级物业租赁审核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上盖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复查合格后,由应急管理所在“备案表”上盖章;对不能入驻的企业,及时做好劝退工作,切实维护村(社)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筑牢安全防线。拟入驻的企业必须在“备案表”审核通过后,并凭“备案表”及其他相关材料向市场监管所申请营业执照,确保入驻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入驻。今年以来,已累计审核企业180余家,劝退各类涉危险生产工艺企业4家,较好地发挥了安全审核把关的“守门员”作用。

二、基层强化安全监管,种好“责任田”。出租村级物业的村(社)不仅要落实好属地的监管责任,同时还要扮演好“房东”这一角色。一是强化安全监管。为进一步强化村(社)的安全监管责任,街道将村级物业纳入到自己开发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列入村(社)的日常安全生产巡检计划,依托村(社)的安全监管,切实提升承租企业的自律意识。二是强化监管考核。街道将村(社)对村级物业安全监管列入村(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借助考核这根“指挥棒”,提升村(社)对承租企业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压牢压实村(社)的安全监管责任。三是强化长效监管。街道坚持每年一续租、续租必审核的原则,承租企业每年必须经审核检查通过后方能取得“备案表”,以此倒逼村(社)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加大对承租企业的监管力度,实现街道对村级物业的持续监管。推行上述举措,切实增强对承租企业的安全监管,助力村(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守好“主阵地”。街道建立的村级物业租赁审核备案制度,从根本上对承租企业进行长期制约。一是安全监管“全覆盖”。依托备案审查和年度审核,承租企业从前期准备到开工前检查再到续租的全过程都要受到街道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成了企业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安全宣传“全覆盖”。街道注重对相关企业的安全宣传,依托“安全生产月”、百万产业工人大培训等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及安全科普知识,助力企业从业人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依法惩处“全覆盖”。街道应急管理所将承租企业列为年度执法重点,加大执法检查的频次和依法惩处的力度,切实提高承租企业的违法成本,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上述举措,促进企业守好安全生产的“主阵地”,切实提升承租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形成“重视安全才能生存、不重视安全难以生存”的共识。

下步,街道将聚焦备案审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体制机制,压牢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村级物业出租审核备案制度落实落细、见到真效,不断提升基层安全治理能力水平,筑起基层安全生产堤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