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春雷行动”,打好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宁海县重塑涉渔应急管理体系筑牢海上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升级打造“精而快”的应急处置体系。一是加强应急值守力量。全省率先实施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劳务外包,在现有渔业干部基础上选优配强值班力量,确保一名值班组长带班、两名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二是提升基层船管组织水平。围绕管理组织类别化、组织运行规范化、工作人员专职化、管理设备信息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将原有56个分散村级渔船管理组织整合为规模合理、责任清晰、运行有序、办事高效3家基层船管组织,推动渔船安全生产等渔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三是构建执法查处闭环。加强渔业执法人员应急备战能力,对涉嫌跨区作业渔船进行第一时间确认,并快速移交执法处理。2022年以来,共警示教育跨区作业渔船7艘、立案处罚渔船2艘,成功引导6艘涉嫌跨区作业渔船减船转产,其中包含全县唯一1艘大型高危笼壶作业渔船。
二是创新打造“严而细”的风险排查体系。按照“早预警、早控制、早整治”标准,全面评估判断航行作业区域、适航状况等8项渔船生产信息,依据隐患程度数量、船东主体责任、安全事故记录、船员记分记录等科学划分绿色、黄色、红色三类等级渔船,构建及时预警、及时分流、及时整治的“三色预警”风险等级防控机制。创新划定渔船安全作业区域“三条线”,包括渔船集中停靠港区线、提醒告知警戒线及最大安全作业范围控制线,对于超出规定范围的,系统同步自动发送报警提醒短信至县指挥中心、属地乡镇(街道)、渔业基层组织、船东船长等四方主体。
三是全域打造“专而准”的精密智控体系。加快船舶定位设备和精密智控水平迭代升级,针对原有固定式船位仪故障率、掉线率偏高情况,2022年统筹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全额支持承担县内335艘大小渔船、休闲渔船船舶定位设备更新,在市内率先实现太阳能北斗定位设备全覆盖。渔船定位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跨越式提升,实现设备安装率、在线率、船位准确率三个100%,为渔船24小时全天候管控和监管无盲区提供有力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