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起,宁波市正式进入汛期。为巩固提升防汛防台连续5年“零伤亡”目标,我市强化源头防范,实施精准治理,扎实做好防台备汛各项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四级预案体系,应急应对更精准。强化市、县、乡、村四级防汛防台预案体系建设,市级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2年3次修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气象、水利、资规、农业农村等重点部门修订完善本系统防汛防台预案,区(县、市)、开发园区均建立专项预案体系。乡级侧重操作性、实战型特点,修订完善专项预案。各村、社区通过编制防汛明白卡、完善防台工作指引、修订专项预案等,进一步明确重点风险、责任人及防御措施。
二是厘清明确各方防汛职责,责任落实更有力。健全完善运转有序、督促有力、问责有效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乡级防汛责任人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村级防汛责任人由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全市落实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59600余人,共有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2856张,需更新2487张,已更新2146张。
三是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处置更有效。重点针对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隐患点及监测预警设施、重点防洪工程、危化企业、乡村两级的避灾场所和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等,组织开展全市汛前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隐患排查和跟踪督改,问题隐患录入基层防汛防台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各地参与汛前检查人数2.6万人次,发现问题隐患1728处,已完成整改1150处,已落实措施241处,正在整改337处。市级工作组检查项目、工程、网格点等318个,发现问题隐患25个,已下发督办单。
四是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水平,战时保障更有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30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骨干队员1029人常态化承担应急救援任务,建成27支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新建航空应急救援临时起降点8个,组建7大类、21支、240人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物资准备,市、县两级现有物资储备库14个,储备账篷、应急包、发电机、橡皮艇等物资45种348299件。乡镇(街道)储备库154个,储备面积14534㎡,储备129种物资共340877件。全市乡、村储备“三大件”卫星电话1026部、应急发电机992台、排水泵2890台,村(社)防汛责任人100%配置头盔、电筒、防雨护具、救生衣“4小件”。2021年完成350个规范化避灾安置点建设,乡镇级避灾安置中心规范化达标率100%,全市2185个避灾安置场所中已有1310个确认为省级规范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