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工作要求,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控手段有效落实危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照应急管理部试点建设要求和省厅全市推进工作部署,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市73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建设运行任务。
一是细致谋划,提前工作部署。市局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详细研究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摸清企业底数和实际需求,拟制切合宁波实际的工作方案,下发《关于推进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分批验收的方式,要求全市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4月15日前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推进机制,4月30日前企业完成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形成风险清单,并基于风险清单建立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在上级系统部署应用前,高质量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下一步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分门别类,不同方式推进。全市涉及建设任务的73家企业,按照实际情况,分三类推进。第一类是企业规模大,运用自建系统意愿强烈的20家企业;主要工作一是按照时间要求,10天左右完成自建系统的改造;二是企业内部先行运用,实现线上线下运行效果良好;三是抓紧数据对接,按时完成数据传送。第二类是运用部级系统的企业,我们采取与企业面对面指导交流的方式,对大谢、北仑、石化、余姚四个企业集中的化工园区,集中培训,逐一指导,从系统登录、机构设置、架构搭建、权限分配、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清单导入等应用着手,一家一家过,实现建设任务难点清零。第三类是运用总部系统的中字头企业,我们要求相关企业在总部系统未完成建设开发任务前,一是积极运用部级系统,填补空白期;二是加强与总部沟通,按照市级相关要求,开发研制宁波企业的特色应用模块。
三是多措并举,高效完成任务。我市涉及建设任务企业数量多,相关人员运用数字化系统能力差别大,为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我们一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部分高质量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企业5次现场授课,按照自己摸索的经验和其他企业提出的问题,互助互学。二是邀请专家,对系统数据对接、清单导入应用等存在难点、堵点的企业现场答疑解惑,高效完成收尾工作。三是定期调度,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二次通报建设进度,督促各地分管负责人亲自抓,专职人员具体抓,问题不过夜,保证工作进度按照计划实施。同时将双预防数字化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指标,6月份,共通报工作进展28次,对工作进展快、质量高的地区、企业进行点名表扬;并结合年细分领域专项检查、度执法检查、换证审查等工作,对进展慢、态度消极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教育、行政处罚,有力推动了工作按期完成。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工作标准,持续开展系统应用推进工作。一是继续优化风险清单编制质量,督促企业扎实开展隐患排查任务,严格做好隐患整改闭环管理,保持系统运行效果优良。二是推进企业自建系统,特别是利用部系统的数据回流,结合人员定位等设备,深化双预防建设的实时动态应用功能。三是迭代升级市级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结合企业自建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探索特殊作业、智能巡检、人员管控、充装管控、危化品流向等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应用场景,有效防范化解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