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监督管理、引导行业自律,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2022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9%、36.2%,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5%、81.3%,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一是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大力培育和规范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深入推进分级分类监管,为全域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全市现有从事安全生产社会化的机构146家、专业技术人员3517人,同比增幅均超过30%。大力推广“安全顾问”等创新服务形式,目前全市7万家中小微企业、87个小微企业园实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二是点面结合深化行业监管。完善各重点领域专家库,定期进行专家换届选聘更新,目前市级专家库共有各类专家318人,2022年选用466人次协助开展市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对服务机构实施问题倒查机制,健全安全评价机构常态化、长效化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检查安全评价项目490个,发现一般违法行为123项,行政处罚7家次、罚款8.3万元。全力推动安全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提升培训质效,发现并责令问题整改67项,处理考试违纪问题12个。
三是探索创新行业自治模式。发挥市安全生产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广纳服务机构会员增至68家,表彰优秀服务机构会员,组织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以行业自律管理推动服务机构行业规范化建设。创新推进安责险提质拓面,发挥市场自由展业的主力军作用,积聚行业力量,统筹行业规范,全市危险化学品等4大高危行业已实现安责险投保全覆盖,一般工贸企业累计投保3.8万余单,目前在保近1.2万家,事前服务排查事故隐患、辨识风险近40万条,开展安全培训惠及百余万人,理赔超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