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安全隐患数字化管控应用

作者:崔韫峰 , 来源: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杭州湾第二分公司 , 发布日期:2025-04-25 , 点击数:63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jpg

【摘要】安全隐患数字化管理,旨在通过对近期同类安全隐患出现的频次及原因进行汇总类比,探究其同类隐患产生的根源,进而对安全隐患进行聚焦,并有的放矢、精准管控。

【关键词】安全隐患  数字化管控  汇总类比  聚焦要点  精准闭环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虽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公司的日趋壮大,提升安全水平,确保安全隐患有效管控,成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全体同仁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升细节管理,抓隐患,重整改。通过数字管控,聚焦要点,精准闭环来实现改善以往对安全隐患仅仅处于闭环整改的安全管理模式。


1.jpg


2   专项排查、汇总类比

2.1专项排查,汇总类比的目的

专项排查,汇总类比旨在通过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搜集、取样,进而对隐患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归纳,为后期制定安全隐患闭环整改措施提供先决条件。通过对症整改,来消除重复性问题,进而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降低了安全成本,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或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公司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保驾护航。

2.2专项排查、汇总类比开展方案

根据美国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提出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即“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时,非常有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完全取决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对隐患和违章的管控。为实现安全隐患数字化管理,首先,对日常安全管理中的专项检查、现场安全综合检查、节前安全检查、电器设施专项排查、消防安全检查,在建项目中的技改现场违章、违规作业的整治,粉尘、受限空间作业、防爆炸和职业病预防等。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对单位时间暴露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同一类安全隐患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挖细敲,并将相同原因产生的隐患进行分类汇总,然后同近期两个单位时间产生的安全隐患做类比,并将类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发现有哪方面原因的隐患再生,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隐患管控措施。

从根本上讲,所谓的安全管理,就是实施一种有效的管控办法, 随着公司改建项目落地建设的推进,各技改单位的交叉作业,成立综合督察组和专项巡查组对公司

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强化隐患数据化管理的同时,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安技环保部与各厂部共同监管,以落实各单位安全管控主体责任为重点,网格化落实。通过高效的管理机制,严密的隐患管控,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公司各技改项目安全推进。

2.3具体管控方法

A.针对数据分析中出现的同类安全隐患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例如:是人的因素造成的,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来约束,进而从排查隐患到抽查隐患与检查记录项结合的安全管控方式,以制度来约束,以制度来管理,把安全真正做到“垂手而治”。

B.管人与管物:事故结果的发生是安全隐患量的积累,再完备的规章也无法取代人本身的安全素质和责任,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既有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也有人的不安全行为,若从数据分析中得出隐患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或技能培训计划。若得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那就制定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已整改隐患的重复出现,实现安全隐患的精准闭环管理。

C.文化推进、全员参与:安全工作应该“人人有责”,我们不但要抓安全、管安全,更要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员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通过安全演讲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人、启发人。 大众参与,公众监督,以实现安全隐患逐次降低的管理模式。

D.平台监管、项目跟进:改变以往安全工作以处罚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实行微信平台监管,寻宝项目跟进的管理模式,把安全工作做到主要以精神奖励、实物鼓励为主要管理方式的转变。切实做到以基层为基础,大家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

E.改善管理理念:从“我是安全员”到“人人是安全员”,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安全文化推广,让一线员工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来。

F.开门查隐患、开放搞安全:定期邀请政府部门领导及专家、兄弟单位、同行现场排查隐患,借鉴同行业单位安全隐患数据而完善自身。  


3.jpg

3  结论  

安全管理就是要从症结的根源对其进行管控,把安全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以改变思维为起点,以聚焦核心为重点,以精准闭环为目标,为此,我们从隐患产生的源头进行了着手管控,对其进行了归纳类比,并为防止整改隐患再次出现而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扁鹊三兄弟故事为例,事前控制为预防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而事前控制、隐患控制更应有数据化手段作为支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