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浙江造船:打造HSE管理的“诺亚方舟”

发布日期:2014-05-26 , 点击数:2180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通讯员李景福报道: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造船)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船(OSV)制造商。《周易·系辞下》里有这样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的船舶企业遭遇了“穷”的困境,浙江造船为打造“百年老店”,在谋求企业发展中,时刻进行着“思变”的步伐。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2003年改制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的低迷期,公司一直在探索国际化、前瞻性的HSE管理理念,努力打造浙江造船HSE管理的“诺亚方舟”。

完善安全制度及体系建设。他们积极开展公司三体系内审,接轨DNV体系外审,保证体系的合规性;结合年终DNV三体系外审,不断提升公司体系运营的合规度,最大化地满足以西方船东市场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标准要求。公司于2012年初与浙江省安科院签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咨询与服务协议》,在公司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从系统性的角度提高公司本质化安全生产,并于当年10月底顺利通过达标验收。提升了浙船在宁波的企业信用等级,提高了公司贷款和融资额度,降低公司商业担保风险和融资成本。作为2014年度重点工作,公司组织规模以上的劳务公司,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三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验收工作,实现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做好与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有效衔接。

全面贯彻“八项教育”。围绕意识教育、重点教育、应知应会教育、季节性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动态人员教育、预案演习教育、亲情感召教育等“八项教育”,公司组织入职教育、特殊工作培训、重点工作岗位安全规程教育、防台防汛及防暑降温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安全培训的先导性、源头性、基础性的优势。

严格执法检查,促进制度落地。围绕海工HSE管理的需求,公司在危险作业违章、5S及文明生产管理方面严格要求。“人性化”是安全管理的价值取向之一,但管理“人性化”不是从轻处理。“治理危险作业违章”应该用重典,这种重不在处罚之重,要罚当其过,在于对危险作业违章行为“零容忍”的态势之重。只有通过对规则的强制执行,使每个作业人员把“安全规章”内化为自身行为规范,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和认知,才能最终实现井然有序的安全管理氛围。此外,公司不断加大5S及文明生产违规行为的查处,从细节抓起。如工装检查,看似小事,其实正是通过这些细节,促使员工在养成整体安全意识,从而实现“安全的触发效应”。

部门高效协同,安全技改硕果累累。一方面,公司实行“走出去”的策略,学习业界好的技改案例;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多部门高效协同,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创新和技改。经过不懈努力,收获颇丰,如:球面分段简易脚手架工装创新使用、风机防护网孔技改、船台气苞等电位改善、风动水泵替代电动水泵、钢丝绳定置工装创新使用、散货船可移动防护直梯创新使用等等。各部门协同创新改善,取得了技改上的诸多亮点。

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依托公司安全月和国家安全生产月,公司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开展多形式主题活动。在应急管理方面,公司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并完成了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各区域及码头应急物资定点配置、各车间及重点库房应急疏散图的配置、应急医疗点和药品担架的设置等硬件设施,各种HSE标识一应俱全,醒目规范。此外,各项应急演练层出不穷,使员工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

厚积薄发,扎实前行,浙江造船在海工HSE道路上的不断探索转化成累累果实:公司接连通过了DNV外审、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审核、码头防污染验收以及荷兰船东验厂等高标准的验收。410 日,中欧CEO007班学员莅临浙船参访,他们对浙船的海工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国际造船行业有关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新标准逐渐衍生为国家助推船舶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规定和新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浙江造船走在行业前列。通过自加压力,积极转变意识,浙江造船的海工HSE之路越走越宽!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