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式”应继续发挥作用。观看警示教育片、设置警示教育栏、发放警示教育宣传页等传统警示教育是较为普遍的方式,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要做到“方式老”但“内容新”,避免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年年搞,年年都一样。
首先,要明确开展警示教育的目的,不能存在“做给领导看”的应付思想。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地方安监局和有关部门的督导下,他们每年的“安全生产月”都搞警示教育,可设置的警示图片、警示语都是几年前的“老货”,他们搞活动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上级要求做的,而不是发自内心,为了让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起到警示作用的。
其次,要注意警示教育的合理性,不能盲目的开展。对于企业负责人,可以观看一些企业负责人没有尽到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对于企业职工可以观看一些因为违章操作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对于社区居民可以从用电、用气方面不注意而引起触电或火灾的事故案例等等,“量身定做”的警示教育更能起到好作用。
还要保证警示教育必要的资金投入。众所周知,每个县几乎都有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效果非常好,这源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支持。安全生产的警示教育不一定要有教育基地,但应该做到涉及面要更广一些,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基层企业,每年的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要保证有钱制作最新的展板或图片。
适时推出“新方式”。换一个角度,可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也是如此,要注重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的人才培养,促进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的专业化、规模化。一是采取“文艺”方式。可以创造一些与安全生产密切联系,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快板、歌曲、戏剧、舞蹈等作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颖的传播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接受到安全生产的警示教育。二是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与群众广场文化相融合。要把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融入到社区、农村群众的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中去,让教育方式更直接、直观,更生动、有趣。最近风靡的“僵尸舞”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如果能够把安全生产的警示教育融入进去,让社区的大爷、大妈们都能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安全警示教育,那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肯定会是“别有一番风味”。